成语拼音:dà dòng gān gē
成语解释: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繁体字形:大動干戈
英文翻译:go to war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干:[gàn]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骨干。2.指干部:调干。干群关系。3.做(事):实干。干活儿。埋头苦干。4.能干;有能力的:干练。干才。5.担任;从事:他干过厂长。6.事情变坏;糟:要干。干了,钥匙忘在屋里了。[gān]1.古代指盾牌:干戈。2.姓。3.冒犯:干犯。4.牵连;涉及:干连。干涉。相干。5.追求(职位、俸禄等):干禄。6.水边:江干。河干。7.天干:干支。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干燥。干柴。油漆未干。衣服晾干了。9.不用水的:干洗。干馏法。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饼干。葡萄干儿。豆腐干儿。把萝卜晒成干儿。11.空虚;空无所有:外强中干。钱都花干了。12.只具形式的:干笑。干号(háo)。13.属性词。指拜认的(亲属关系):干妈。干儿子。14.徒然;白:干着急。干瞪眼。干打雷,不下雨。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说话别那么干。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我又干了他一顿。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们干起来了。
戈:1.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2.姓。
哎哟,说到“大动干戈”这成语,你肯定听过吧?但咱得掰扯清楚,啥时候用才对味儿啊?举个栗子:老王家的厨房漏水,本来找物业修个水管就能解决,结果他非要敲瓷砖、拆橱柜,连邻居都跑来围观——这可不就是“大动干戈”嘛!
等等,为啥非要用这词呢?说白了就是“杀鸡用牛刀”呗!比如公司开个例会,小李却连夜做了50页PPT,还拉上三个部门对流程,老板直接懵圈:“这点小事至于大动干戈?”你看,问题核心在于用力过猛反而模糊了重点。
嘿,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真人真事。前阵子朋友为了给孩子选幼儿园,愣是跑了全市20多家机构,整了个评分Excel表。她老公吐槽:“选个幼儿园而已,你这是要搞科研立项啊!”要我说啊,现代人总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可能因为焦虑,也可能被“仪式感”绑架了。
不过话分两头说,有时候“大动干戈”还真能成事儿。你瞅瞅那些创业公司,起步时哪个不是全员上阵、啥活都干?但这种情况下,大家反而觉得是“全力以赴”而不是瞎折腾。所以关键得看动机和结果是否匹配,就像炒菜放盐,少了没味,多了齁嗓子。
对了,有没有发现邻里矛盾最容易“大动干戈”?楼上楼下为个空调滴水,能闹到居委会开三次调解会。要我说啊,这种时候不如拎袋水果上门唠唠,保不齐比写投诉信管用十倍。毕竟老祖宗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不是鸡汤而是生存智慧。
最后插句个人观点哈:现在社交媒体上动不动就“史诗级改造”“沉浸式体验”,看得人心里痒痒。但咱普通人过日子,学会在“大动干戈”和“躺平摆烂”之间找平衡才是正经。就像我妈常念叨的:“该省事时别较劲,该使劲时别惜力”——这话糙理不糙,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下次遇到事儿先别急着撸袖子,倒杯茶琢磨琢磨:这事儿值不值得调动“千军万马”?说不定转个弯儿,嘿,柳暗花明又一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