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rǎng zhī bié
成语解释:天和地;一在极上;另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内篇 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事物差别极大
繁体字形:天壤之别
英文翻译:a world of difference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壤:1.泥土;松软的土:土壤。沃壤。2.地:天壤之别。3.地区;地域:穷乡僻壤。接壤。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别:[bié]1.分离:告别。临别纪念。久别重逢。别了,我的母校。2.另外:别人。别称。别有用心。3.转动;转变:她把头别了过去。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4.姓。5.区分;区别:辨别。鉴别。分门别类。6.差别:天渊之别。7.类别:性别。职别。派别。级别。8.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胸前别着一朵红花。9.插住;用东西卡住:皮带上别着一支枪。把门别上。10.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11.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使不能正常行进:别车。12.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别冒冒失失的。你别走了,在这儿住两天吧。别一个人说了算。13.表示揣测,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测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他不来了吧?[biè]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多用于“别不过”):我想不依他,可是又别不过他。
“天壤之别”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天上和地上的差距,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差异极大。比如,有人会说:“大城市和偏远山村的生活条件,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句话直接点出了两种生活环境在资源、便利性上的巨大不同。但问题来了:这种“差距”到底意味着什么?是绝对的好与坏,还是仅仅因为视角不同?
举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小明的表哥在一线城市做程序员,每天加班到深夜;而小明自己选择留在老家开咖啡馆,下午三点就能收工晒太阳。两人的生活节奏看似天壤之别,但小明却说:“表哥羡慕我的自由,我却佩服他的毅力。”你看,同样的“差距”,换个角度就成了互相欣赏的理由。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问:“用这个成语时,必须强调对立吗?”其实不然。比如描述科技进步时可以说:“智能手机和二十年前的‘大哥大’相比,功能上简直是天壤之别。”这里没有褒贬,单纯突出技术迭代带来的改变。关键在于抓住“本质差异”这个核心——就像冰淇淋和火锅,虽然都算美食,但体验截然不同。
我个人觉得,“天壤之别”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相对性。去年参加同学聚会,发现当年成绩垫底的同学成了企业家,而曾经的学霸反而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这种戏剧性的反差,不正是成语最好的注解吗?但换个角度看,也许他们都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找到了满足感。
再想想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差。有人刷短视频纯粹为了娱乐,有人却通过在线课程学习新技能,日积月累之下,两个人的认知层次必然产生天壤之别。这让我想起老家邻居张婶的话:“种地看天吃饭,读书改变命运。”虽然质朴,却道出了主动选择的重要性。
最后不妨思考:当我们说某件事物存在天壤之别时,是否也在暗示某种可能性?就像沙漠里的仙人掌和雨林中的蕨类,看似生存环境天差地别,但都在用各自的方式顽强生长。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差异的同时,也看到不同选择背后的生存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