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uó mén ér chū
成语解释: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猛然奋力冲开门出去。形容迫不及待。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轻轻拨去门闩,拏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迫不及待
繁体字形:奪門而出
英文翻译:hasten out of the house in a great rush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嘿,各位小伙伴,今天咱们来唠唠“夺门而出”这个成语咋用!比如老张在会议室偷偷打瞌睡,突然手机闹铃炸响,他“噌”地弹起来,连椅子都带翻了,直接夺门而出——你品,你细品,这画面感是不是扑面而来?
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只能用在紧急逃跑的场景吗?哎呦喂,格局打开!隔壁王姐家狗子闻到红烧肉味儿,那尾巴摇得跟螺旋桨似的,叼着饭盆就夺门而出,这不活脱脱吃货的生动写照嘛?你瞅,连狗都能用这词儿,说明啥?语言这玩意儿啊,讲究的就是个灵活劲儿!
要我说啊,这个成语最妙的是自带BGM效果。比如电视剧里特工被追杀,镜头切到“咣当”一声门响,观众立马心领神会:完犊子,这是要上演生死时速了!但转念一想,要是换成小情侣吵架,姑娘抹着眼泪夺门而出,这味儿是不是又变成了虐心偶像剧?所以说啊,语境才是决定气氛的关键!
前两天亲眼见着个新鲜案例:写字楼电梯口,外卖小哥捧着三杯奶茶,眼看超时倒计时还剩15秒,“唰”地就从旋转门缝里钻出去,那身手比泥鳅还滑溜。要我说,新时代的“夺门而出”早就不是逃命专属了,打工人为了准时送达,照样能上演现实版速度与激情!
说到底,成语就像变色龙,搁不同场景能变出不同花样。关键得抓住“急切+动态”这个核心,管你是急着救火还是赶着干饭,只要那股子火烧眉毛的劲儿到位了,用起来绝对带感!不信您试试,下次看见同事踩着下班铃往打卡机冲,是不是特想喊一嗓子:“快看!又有人夺门而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