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ùn bù bù ràng
成语解释: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繁体字形:寸步不讓
英文翻译:not to yield a step
寸:1.长度单位,10分等于1寸,10寸等于1尺。1市寸合1/30米。2.形容极短或极小:寸功。寸进。寸土。寸步。鼠目寸光。3.凑巧:你来得可真寸。4.姓。
步:1.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正步。跑步。寸步难移。走了一步棋。2.阶段:初步。事情一步比一步顺利。3.地步;境地:不幸落到这一步。4.旧制长度单位,1步等于5尺。5.用脚走:步入会场。亦步亦趋。6.踩;踏:步人后尘。7.用脚步等量地:步一步这块地够不够三亩。8.姓。9.同“埠”(多用于地名):盐步。禄步。炭步(都在广东)。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让:1.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弟弟小,哥哥让着他点儿。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2.请人接受招待:让茶。把大家让进屋里。3.索取一定的代价,把财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别人:出让。转让。那辆旧车让出去了。4.表示指使、容许或听任:谁让你来的?。让我仔细想想。要是让事态发展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5.避开;躲闪:让路。请让开点儿。6.被37.“被”字后面的施事有时可以省略,但“让”字后面的施事一般不能省略,如可说“行李被淋了”,不说“行李让淋了”。8.姓。
哎呦,这个“寸步不让”的成语可有意思了!你比如说老张在菜市场砍价,摊主说五块一斤的苹果,他非得四块五拿下,俩人僵持半小时愣是谁都没松口——这就叫“寸步不让”的活教材嘛。
等等,这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吵架场景?嘿您可别误会!上次公司开项目会,王工坚持要加装安全防护装置,任凭老板怎么催进度就是不改方案,最后还真避免了事故。这种坚守底线的态度,不也是“寸步不让”的正向示范嘛!
(敲黑板)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这和固执己见有啥区别?”问得好!关键看出发点:要是为了集体利益或原则问题,那就是值得点赞的坚持;但要是为了面子死扛,那可就成了犟驴转世喽。你比如说隔壁老王跟物业较劲停车位,明明自己理亏还硬刚三个月,这就属于用力过猛的典型反面教材。
要我说啊,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分寸感。去年参加马拉松,最后两公里腿都快抽筋了,心里默念“寸步不让”愣是咬牙跑完全程。这种关键时刻的坚持,跟平常的较真儿完全两码事。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连朋友聚会选餐厅都要争个面红耳赤,那可真得掂量掂量值不值当了。
记得《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那段吗?东吴那帮文臣变着法儿劝降,咱们诸葛先生引经据典见招拆招,硬是守住了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种关乎存亡的大是大非面前,确实得拿出“寸步不让”的魄力。但话说回来,要是生活中事事都这么较真,估计得少活十年——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唠叨句掏心窝子的话:坚持原则值得敬佩,但咱也得学会看场合。就像炒菜要掌握火候,该大火爆炒时别犹豫,该文火慢炖时也别死磕。毕竟老祖宗还说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呢,这两句话放一块儿琢磨,那才是真正的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