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ù bù bù lí

成语解释: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成语出处: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守旧

繁体字形:故步不离

英文翻译:So we can't leave

故步不离的意思

故:1.事情;事故:细故。变故。2.缘故;原因:无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镇静。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址。故乡。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步:1.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正步。跑步。寸步难移。走了一步棋。2.阶段:初步。事情一步比一步顺利。3.地步;境地:不幸落到这一步。4.旧制长度单位,1步等于5尺。5.用脚走:步入会场。亦步亦趋。6.踩;踏:步人后尘。7.用脚步等量地:步一步这块地够不够三亩。8.姓。9.同“”(多用于地名):盐步。禄步。炭步(都在广东)。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离:1.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2.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支离破碎。3.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4.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古同“”,遭受。6.古同“”,妇女的佩巾。7.〔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姓。

成语评论

故步不离”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其实它常被误写为“故步自封”,但无论哪种表达,核心都在描述一种“停留在原地、不愿改变”的状态。比如有人习惯用老式按键手机,拒绝尝试智能设备,朋友劝他:“总用旧手机,不怕错过扫码支付和导航功能吗?”他摆摆手:“能用就行,学新的太麻烦。”这种对舒适区的过度依赖,就是典型的“故步不离”。

为什么明明知道改变有好处,还是有人选择原地踏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大脑面对未知时会产生“认知负荷”,就像搬进新家需要重新熟悉开关位置,这种短期的不适感会让人本能地抗拒改变。但就像登山时遇到陡坡,暂时喘口气可以理解,如果一直坐在半山腰,就永远看不到山顶的风景。

去年参加同学会时,我发现从事传统印刷行业的老王开始自学3D建模。他坦言:“客户都在用数字样品替代实体打样了,要是还守着印刷机,迟早被淘汰。”这个例子生动说明:主动跨出舒适圈不是否定过去,而是给未来多开一扇窗。就像智能手机保留了通话基础功能,但增加了视频会议、移动办公等全新可能。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越是经常接触新工具的人,反而越少感到焦虑。他们像冲浪者借助浪头前进,而不是试图对抗潮汐。这让我联想到“竹子生长理论”——竹子在扎根阶段看似毫无变化,实则在地下积蓄能量,待到时机成熟便能快速拔节生长。

下次遇到需要改变的情况时,不妨试试“微调策略”:把大目标拆解成“每天尝试一个手机新功能”或“每周学习一个办公软件快捷键”。这些细微调整如同给生锈的齿轮滴润滑油,既能降低心理阻力,又能让改变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