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uǐ bù bù lí

成语解释:跬步:半步,极短的距离。半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亲密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紧密相连

繁体字形:跬步不離

英文翻译:Step by step

跬步不离的意思

跬:古称一举足(一脚向前迈出后着地)的距离为跬,两举足的距离为步:千里之行,始于跬步。

步:1.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正步。跑步。寸步难移。走了一步棋。2.阶段:初步。事情一步比一步顺利。3.地步;境地:不幸落到这一步。4.旧制长度单位,1步等于5尺。5.用脚走:步入会场。亦步亦趋。6.踩;踏:步人后尘。7.用脚步等量地:步一步这块地够不够三亩。8.姓。9.同“”(多用于地名):盐步。禄步。炭步(都在广东)。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离:1.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2.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支离破碎。3.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4.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古同“”,遭受。6.古同“”,妇女的佩巾。7.〔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姓。

成语评论

跬步不离”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不放弃每一小步的积累”。那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假设你想养成每天跑步的习惯,但一开始只能跑500米。有人可能会觉得“这点距离有什么用”,但如果你坚持每天多跑10米,一个月后就能轻松完成800米。这就是“跬步不离”的智慧——看似微小的进步,叠加起来会产生质变。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强调积累?直接做大事不行吗?”其实这和煮开水一个道理。水烧到99℃时如果关火,永远得不到沸腾的结果。学习新技能、完成项目目标,甚至存钱买房,都需要持续积累能量。比如程序员小张,每天下班后花半小时学算法,三年后成功跳槽到头部互联网公司,这就是“跬步不离”的现实写照。

现代人常陷入“即时满足”的焦虑,比如健身两周没效果就放弃。但自然界最强大的力量往往藏在细微处:竹子用四年时间在地下扎根,第五年才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我有个朋友坚持每天写300字读书笔记,五年后竟出版了个人文集。这种“慢功夫”看似低效,实则是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