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ǐ zé zhī ní
成语解释: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没见识
繁体字形:尺澤之鯢
英文翻译:Giant salamander
尺:[chǐ]1.市制长度单位。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尺约合33.33厘米。2.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用的器具:卷尺。丁字尺。3.像尺的东西:计算尺。[chě]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泽:[zé]1.水积聚的地方:大泽。湖泽。润泽(潮湿)。沼泽。2.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泽。色泽。3.恩惠:恩泽。泽及枯骨(施惠于死人)。4.洗濯。5.汗衣,内衣。[shì]古同“释”,解散。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鲵:两栖动物。分大鲵和小鲵。大鲵体长可达1.8米,叫声如婴儿啼哭,故又名娃娃鱼。小鲵长5—9厘米。主要生活在山溪中。
哎,你说这“尺泽之鲵”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形容人眼界狭窄,像活在尺把长水洼里的小鱼一样。比如同事老张总说“咱们这小公司能干啥大事”,你就能怼他:“老张啊,别当尺泽之鲵了,隔壁老王他们团队才五个人都融到资了!”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这成语用起来会不会太文绉绉?”其实不然!你琢磨琢磨,现在网上那些键盘侠动不动就喷“这事儿绝对不可能”,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尺泽之鲵吗?前几天看直播,有个网友说“农村孩子读啥大学”,结果被弹幕刷屏“建议多读书,少做尺泽之鲵”——你看,用得多带劲!
话说回来,为啥人容易变成“尺泽之鲵”呢?依我看啊,就像手机里的算法推荐,天天给你喂相似内容,时间长了谁不变成井底之蛙?记得去年参加行业峰会,有个传统企业的老板死活不信直播带货能卖机器零件,结果人家三一重工直播间都卖出去挖掘机了!
不过话分两头说,当个“尺泽之鲵”就一定不好吗?我倒觉得有时候专注小领域也不是坏事。就像我家楼下修鞋的老李头,人家就守着三尺柜台修了三十年鞋,现在成了网红打卡点——所以说啊,关键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待在“尺泽”里,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局限。
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下次遇到固执己见的人,不妨笑着来句:“兄弟,咱格局打开点,别总在尺泽里打转转。”保准既不掉面子又把道理说明白了。记住啊,世界大着呢,谁知道明天会不会涨潮把你的小水洼连成大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