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ǐ gǔn niào liú
成语解释:形容惊恐之极。
成语出处: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这些柔顺良民,却有什么法儿抵抗他呢?急得屎滚尿流,典衣服,卖儿女的将钱凑出缴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十分惊恐
繁体字形:虼滚尿流
英文翻译:wet one's pants in terror
屎:1.大便;粪:拉屎。2.眼、耳等器官分泌出来的东西:眼屎。耳屎。
滚:1.滚动;翻转:荷叶上滚着亮晶晶的水珠儿。2.走开;离开(含斥责意):滚开。你给我滚!3.(液体)翻腾,特指受热沸腾:滚开的水。锅里水滚了。4.使滚动;使在滚动中沾上(东西):滚元宵。滚雪球。利滚利。5.同“绲”6.姓。
尿:[niào]1.由人或动物肾脏产生,从尿道排泄出来的液体。2.排泄小便。[suī]义同“尿(niào)”。多用于口语:小孩儿又尿(niào)了一泡尿。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屎滚尿流”这个成语,大家可能听过但不太常用。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人极度惊慌或狼狈的样子,比如被吓到连路都走不稳,甚至“连滚带爬”。不过,这种表达是不是太夸张了?其实成语的魅力就在这里——用生动的画面感传递情绪。
举个例子:小明第一次上台演讲,紧张得手心冒汗、双腿发抖,下台后朋友调侃他:“刚才你在台上像被狼追似的,差点屎滚尿流了吧?”这里的“屎滚尿流”虽然略带玩笑,却精准地描述了小明手足无措的状态。不过要注意,这个成语口语中常用,正式场合可能会显得不太文雅。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是不是只能用在负面场景?”不一定!比如朋友之间讲冒险故事:“我们半夜走山路,突然听到怪声,老王吓得差点屎滚尿流,结果发现是只野猫。”这里反而增加了幽默感。关键要看语境——轻松的氛围下用它调侃,反而能拉近距离。
个人觉得,这类“重口味”成语其实反映了语言的活力。它们像调味料,让表达更接地气。但使用时要注意对象和场合,比如对长辈或客户说“您今天忙得屎滚尿流”,那可真是灾难现场了。语言工具本身没有好坏,重点在于用得恰当。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古人创造这类成语时,往往取材生活场景。想象一下,没有抽水马桶的年代,“屎滚尿流”的画面确实能引发强烈共鸣。今天的我们虽然生活环境变了,但人类面对突发状况时的慌张反应,倒是千年未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