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ào liú pì gǔn
成语解释:形容惊慌狼狈之态。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你要问俺名姓,若说出来,直唬得你尿流屁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状语、补语;指逃亡的样子
繁体字形:尿流屁滚
英文翻译:Piss and piss
尿:[niào]1.由人或动物肾脏产生,从尿道排泄出来的液体。2.排泄小便。[suī]义同“尿(niào)”。多用于口语:小孩儿又尿(niào)了一泡尿。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屁:1.由肛门排出的臭气:放屁。2.比喻没用的或不足道的事物:屁话。屁大点事也值得大惊小怪。3.泛指任何事物,相当于“什么”(多用于否定或斥责):你懂个屁。别翻了,包里屁都没有。
滚:1.滚动;翻转:荷叶上滚着亮晶晶的水珠儿。2.走开;离开(含斥责意):滚开。你给我滚!3.(液体)翻腾,特指受热沸腾:滚开的水。锅里水滚了。4.使滚动;使在滚动中沾上(东西):滚元宵。滚雪球。利滚利。5.同“绲”6.姓。
“尿流屁滚”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小明第一次上台演讲,紧张得两腿发软,台下观众还没笑场,他自己倒先憋出满头大汗,简直像只被雷劈的青蛙。这时候朋友打趣道:“瞧你这尿流屁滚的样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去拆炸弹呢!”
为什么非要用这么粗俗的形容?其实这正是成语的妙处——它用夸张的生理反应,把人在极度慌乱时的状态画得活灵活现。就像上周我在超市遇见个熊孩子,把货架上的薯片堆推倒时,旁边售货员的表情瞬间从职业微笑变成瞳孔地震,那副手足无措的模样,用“尿流屁滚”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人还适合用这种老掉牙的说法吗?我倒觉得关键在于场合。比如描述公司新人在董事长面前汇报时,说“他紧张得尿流屁滚”显得戏谑,换成“他紧张得手指发抖”就更得体。但要是用在小说里描写古代战场逃兵,这个成语反而能增加画面冲击力。
不过要注意别滥用这种重口味表达。上周看直播时,有个主播因为游戏操作失误,弹幕齐刷刷刷起“主播尿流屁滚”,这就有点变味了。毕竟成语就像辣椒,适量提味,过量伤胃。与其说这是个需要淘汰的老词,不如说它像件传家宝——平时收在柜子里,遇到合适场合拿出来,照样能惊艳四座。
说到底,语言本就是流动的江河。就像我爷爷常说:“现在年轻人把‘社死’挂在嘴边,我们当年说‘恨不能钻地缝’,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或许再过二十年,“尿流屁滚”也会演化出新的打开方式,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