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n
  • x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ǚ jiàn bù xiān

成语解释:屡:多次;鲜:新奇。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也作“数(shuò;屡次)见不鲜。”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 略谈香港》:“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指多次见到,并不新奇

繁体字形:屡見不鮮

英文翻译:it is often seen

屡见不鲜的意思

屡:副词。屡次;多次:屡战屡胜。屡教不改。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鲜:[xiān]1.新鲜:鲜花。鲜肉。2.明丽的:鲜红。鲜艳。3.(味道)美好:味道很鲜。4.鲜美应时的食物:时鲜。尝鲜。5.古指生鱼:治大国,若烹小鲜。[xiǎn]少:鲜见。鲜有。

成语评论

屡见不鲜”这个词,字面意思大概是“经常看到,所以不觉得新鲜”。但为什么人们总用它来描述一些重复出现的现象?背后藏着什么有趣逻辑?

举个例子,办公室里同事总忘记关空调,第一次你会提醒,第二次可能默默帮忙关掉,第三次第四次之后,连吐槽都懒得开口。这时候用“屡见不鲜”来形容,既准确又带着点无奈——事情太频繁,连情绪都麻木了。

为什么重复会削弱感知?

人脑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天然高于熟悉事物。远古时代,发现新食物源或躲避新危险关乎生存;现代社会,这种机制却让我们对重复信息自动开启“节能模式”。就像每天经过的路边野花,再美也容易视而不见。

有个实验很有意思:让参与者每天拍一张家门口的照片。一周后回看,绝大多数人惊讶地发现,自己从没注意过邮箱上的锈迹或墙角新长的青苔。高频接触的事物,反而最容易从意识中“隐形”。

如何打破这种惯性?

试着把“屡见不鲜”当作提醒而非结论。外卖小哥每天送餐是常态,但若某天留意到他头盔上的卡通贴纸,或许会发现这份职业背后的温度。重复中藏着稳定,平凡里也有闪光点。

我常跟团队说:“别把任何流程看作理所当然。”上周有个实习生发现报销系统里重复点击三次才能上传票据,这个被所有人习惯的麻烦,最终触发了系统优化。保持适度敏感,熟悉的事物也能成为改变的契机。

下次再遇到“屡见不鲜”的场景,不妨多问一句:真的毫无变化吗?还是我们习惯了用旧滤镜看世界?新鲜感未必来自新事物,换个视角,平凡日常也能翻出新滋味。

屡见不鲜的造句

  1. 造句 我班的好人好事屡见不鲜。
  2. 造句 好人好事在我们班屡见不鲜。
  3. 造句 啃老族月光族屡见不鲜道德滑坡食品安全比比皆是。
  4. 造句 大海潮起潮落,这在我们看来是屡见不鲜的事。
  5. 造句 现实生活中叶公好龙式的人屡见不鲜。
  6. 造句 在日常生活中,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屡见不鲜。在公共汽车上,我们常常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主动让座的场面在假日,也有许多人到孤寡老人家,帮他们搞卫生做家务……
  7. 造句 在古老社会里,贪官污吏草菅人命的事屡见不鲜。
  8. 造句 学雷锋,树新风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屡见不鲜。
  9. 造句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使许多旷古未有的事变得屡见不鲜。
  10. 造句 由于医生错判妇女精神错乱的情况屡见不鲜,现在大众对这种现象也不以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