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uò bù jīn fēng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现指人体质虚弱。
成语出处:唐 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形容女子体态纤弱
繁体字形:弱不禁風
英文翻译:fragile
弱:1.气力小;势力差(跟“强”相对):软弱。衰弱。他年纪虽老,干活并不弱。2.年幼:老弱。3.差;不如:他的本领不弱于那些人。4.丧失(指人死):又弱一个。5.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少于此数(跟“强”相对):三分之二弱。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禁:[jìn]1.明令取消;制止:严禁走私。2.拘押:监禁。3.法律或习惯所不允许的事:犯禁。违禁物品。4.皇帝的住处:宫禁。紫禁城。[jīn]1.受得住;耐(用):禁得起考验。这件衣服禁穿。2.忍住:不禁大笑。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弱不禁风”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呢?我们不妨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春天的柳絮随风飘舞,老张指着窗外感叹:“这些柳絮太轻了,真是弱不禁风啊。”这里既描绘了事物的脆弱性,又暗含怜惜之意,正是这个成语的典型用法。
有人可能会问:用“弱不禁风”只能形容身体虚弱吗?其实不然。比如看到新建的鸟巢被风吹散,可以说“这个鸟巢搭得弱不禁风”;发现公司管理制度漏洞百出,也能说“这套制度弱不禁风,根本经不起考验”。成语的妙处就在于能用具象表达抽象,让语言更生动。
为什么人们常用这个成语呢?我想这和生活中的观察经验分不开。就像邻居家小妹妹刚移植的兰花,明明精心照料却总养不活,她妈妈摇头说:“这花太娇贵了,弱不禁风的。”这种表达既传递了对植物特性的认知,又暗含了希望其茁壮成长的心意。
在当代语境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其实暗含辩证思维。比如健身教练常说:“别总说自己弱不禁风,肌肉都是练出来的。”这提醒我们既要正视现状,也要相信改变的可能。就像竹子看似纤细却能抗台风,表面的“弱”未必代表真正的脆弱。
说到个人见解,我认为现代社会对“弱”的定义正在改变。以前说人弱不禁风可能带有贬义,现在更多是客观描述身体状况。就像我表姐从小体弱,但她通过科学调理,把“弱不禁风”变成了“柔中带刚”。这种转变恰恰说明,任何状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下次遇到需要形容脆弱状态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无论是描述刚出生的雏鸟,还是比喻某个不成熟的想法,用“弱不禁风”都能让表达更富画面感。记住语言就像弹簧,用得恰当就能让平常的描述变得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