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ò
  • shè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uò bù shèng yī

成语解释:瘦弱得连衣服都承受不了。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弱不勝衣

英文翻译:clothing

弱不胜衣的意思

弱:1.气力小;势力差(跟“强”相对):软弱。衰弱。他年纪虽老,干活并不弱。2.年幼:老弱。3.差;不如:他的本领不弱于那些人。4.丧失(指人死):又弱一个。5.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少于此数(跟“强”相对):三分之二弱。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胜:[shèng]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胜仗。取胜。2.打败(别人):以少胜多。战胜敌人。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胜于雄辩。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胜景。胜境。引人入胜。5.姓。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胜任。不胜。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胜。[shēng]肽的旧称。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成语评论

弱不胜衣”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直白——字面来说,就是“瘦弱到连衣服都撑不起来”。不过,它可不仅仅用来形容身材单薄的人。比如有人刚生完一场大病,走两步就喘气,朋友可能会开玩笑说:“你现在真是弱不胜衣啊,一阵风都能刮跑!”这时候的“弱”更多是强调身体状态的虚弱。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人身上吗?其实不然。比如一家创业公司资金链紧张,老板发愁道:“公司现在弱不胜衣,再融不到资就得关门了。”这里的“弱”变成了资源匮乏的隐喻,反而让表达更生动。这种灵活用法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

换个场景,如果看到公园里的小树苗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有人感叹:“这些小树真是弱不胜衣。”虽然树不会穿衣服,但画面感立刻就出来了。这说明成语的关键在于抓住“脆弱”的本质,不必拘泥字面意思。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力不从心”的状态。比如实习生接手重大项目时,面对如山的工作量,苦笑着说:“我现在简直是弱不胜衣,这项目就像给我套了件铁铠甲。”既自嘲了能力不足,又形象表达了压力。这种用法跳出了传统框架,反而更贴近现代人的表达习惯。

最后想说,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活用。与其死记硬背成语解释,不如观察生活中那些“撑不起”的人事物——可能是熬夜加班的黑眼圈,也可能是超负荷运转的旧手机。只要抓住“弱”与“负重”的关系,就能让这个四百年前的成语在现代语境里焕发新生。

弱不胜衣的造句

  1. 造句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个弱不胜衣、多愁善感的女子。
  2. 造句 大病一场后,小芳瘦得可怜,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
  3. 造句 如今他已是弱不胜衣,看来他病得不轻。
  4. 造句 我纤弱的柳腰婉转轻折,弱不胜衣;丰润诱人的娇挺玉臂微翘起,将两枚果子捡到了右手中,拿到小溪水里清洗过。
  5. 造句 众人见黛玉年龄虽小,却举止言谈不俗,身体似乎弱不胜衣,却别有一种风liu,知她有中气不足之症,问她:“常吃什么药?怎么治不好?”。
  6. 造句 呵呵,看到人高马大的牛头必恭必敬的向弱不胜衣的孟婆解释来意,惹人好笑。
  7. 造句 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
  8. 造句 所以,不管是孔武有力的青年或是弱不胜衣的老者,都立志成为他们的一员。
  9. 造句 那个六仙女果然是个仙女(当然是仙女啦,废话),衣袂飘飘,脸如桃花,云鬓轻挽,弱不胜衣的样子,典型的仙女形象。
  10. 造句 杨凌似乎又看到那个白衣胜雪、周身无处不媚的少女轻盈地沿着山路走来,如同一枝绰约朦胧,弱不胜衣的芍药,在向他嫣然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