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ǒu
  • cu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zú wú cuò

成语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手足無措

英文翻译:have no idea what to do with one 's hands and feet

手足无措的意思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措:1.安排;安放:措置。手足无措。2.计划办理:筹措。

成语评论

手足无措”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它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想象一下,你突然被领导叫去临时主持会议,但完全没准备资料,手心冒汗、眼神慌乱,想开口却不知道该从哪说起——这种“大脑空白、身体僵硬”的反应,就是典型的“手足无措”。

为什么人会在某些场景下感到手足无措?核心问题可能在于“失控感”。比如第一次独自带孩子出门的父母,面对孩子突然哭闹、路人围观,既想安抚孩子又怕打扰他人,动作和语言都变得笨拙。这种矛盾状态恰好体现了成语背后的心理机制:当熟悉的流程被打破,人本能地需要更多时间重组应对策略。

有趣的是,手足无措未必全是坏事。我曾目睹朋友在婚礼上忘词,他愣了几秒后突然笑着说:“原来太幸福真的会让人变笨啊!”这句即兴发挥反而让现场气氛更温馨。这说明,适度暴露脆弱性可能成为化解尴尬的契机——关键在于能否快速调整心态,把意外转化为独特记忆点。

如何减少手足无措的发生概率?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模拟训练”很有效。比如提前预演工作汇报可能被提问的环节,或是在家中用手机录制即兴演讲视频。这些刻意练习能帮助大脑建立“应急路径”,当真实困境来临时,身体会比意识更早做出恰当反应。

观察发现,数字化时代反而放大了某些手足无措的场景。年轻人能熟练处理手机弹窗广告,却可能在菜市场因不会挑鱼而局促;职场精英能策划跨国会议,但面对老家亲戚的方言寒暄时仍会语塞。这提醒我们:所谓的“应变能力”,其实是针对不同语境的模块化技能,没有人能在所有领域游刃有余。

下次感到手足无措时,不妨把它看作神经系统发出的善意提醒——就像电脑弹出“内存不足”的提示框。深呼吸三次,拆分问题为最小执行单元:先稳住身体重心,再处理最紧迫的单一任务。你会发现,多数情况下,局面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失控。

手足无措的造句

  1. 造句 他一向腼腆,站在领奖台上更显得手足无措。
  2. 造句 突如其来的喜事让他手足无措。
  3. 造句 几个人都被眼前突然发生的事情搞得手足无措。
  4. 造句 见老师来访,他立即手足无措。
  5. 造句 人一旦失去了灵魂,就会手足无措。
  6. 造句 突遇家中变故,谁都难免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7. 造句 因其数量之多与显而易见的支离破碎,使人手足无措。
  8. 造句 这些孩子发现自己惹了祸,面面相覷,手足无措。
  9. 造句 这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所以个个都显得手足无措。
  10. 造句 他记得初当老师时,第一次作家庭访问,紧张得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