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ù shǒu wú cuò
成语解释:同“束手无策”。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与其束手无措以委输于虏,孰若变通尽利,以庶几虏之可逐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繁体字形:束手無措
英文翻译:helplessly
束: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措:1.安排;安放:措置。手足无措。2.计划办理:筹措。
“束手无措”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毫无办法的状态。比如,当朋友突然问起:“如果明天就要交论文,但电脑突然坏了怎么办?”你可能会回答:“这时候真是束手无措,只能赶紧借设备或者联系老师说明情况。”这种场景下,问题突如其来,而人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有效应对方式。
有人可能会问:“束手无措是不是等同于放弃?”其实不然。成语更多强调“当下缺乏解决方案”,而非完全失去行动力。例如,一位新手司机在高速公路上爆胎,如果从未学过换胎,可能会愣在原地束手无措;但如果他冷静下来拨打救援电话,困境就能被打破。这说明,“束手无措”的状态往往是暂时的,关键在于后续如何行动。
生活中这类情况比比皆是。比如公司团队遇到技术难题,初期可能集体陷入束手无策的焦虑,但通过头脑风暴或请教专家,常能找到突破口。个人认为,与其把束手无措看作终点,不如视为触发思考的契机——就像迷路时打开手机地图,工具和资源其实就在身边,只是需要主动去连接。
再举个具体例子:家长发现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严厉批评后反而引发亲子矛盾。此时若强行没收设备,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但若放任不管,又担心影响学习。这种两难境地容易让人产生束手无措感。或许更好的方式是先理解孩子的需求,再共同制定使用规则,把对抗转化为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束手无措的感受往往与信息缺失有关。就像面对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若从未学过相关公式,自然无从下手;但查阅课本或观看教学视频后,解题思路就会逐渐清晰。保持探索和学习的心态,或许是化解这种状态的关键。
当人们说“我实在束手无措了”,这句话本身可能暗含求助的信号。就像在野外徒步时指南针失灵,与其困在原地,不如观察太阳方位或寻找溪流走向。许多问题看似无解,往往是因为我们还未找到合适的视角或方法。下一次遇到类似状况,不妨试着深呼吸,把大问题拆解成小步骤——答案可能比想象中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