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āi
  • jiā
  • ā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āi jiā āi hù

成语解释:挨:依次;顺次。一家一户;户户不漏。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自从他作了副里长,随着白巡长挨家挨户地收铜铁,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漏掉一户

繁体字形:挨家挨户

英文翻译:from door to door

挨家挨户的意思

挨:[āi]1.靠近;紧接着:他家挨着工厂。学生一个挨一个地走进教室。2.顺着(次序):把书挨着次序放好。挨门挨户地检查卫生。[ái]1.遭受;忍受:挨饿。挨了一顿打。2.困难地度过(岁月):苦日子好不容易挨过来了。3.拖延:他舍不得走,挨到第二天才动身。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挨:[āi]1.靠近;紧接着:他家挨着工厂。学生一个挨一个地走进教室。2.顺着(次序):把书挨着次序放好。挨门挨户地检查卫生。[ái]1.遭受;忍受:挨饿。挨了一顿打。2.困难地度过(岁月):苦日子好不容易挨过来了。3.拖延:他舍不得走,挨到第二天才动身。

户:1.门:门户。夜不闭户。2.人家;住户:户籍。专业户。3.门第:门当户对。4.户头:存户。账户。开户。5.用于家庭: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6.姓。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挨家挨户"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就是挨着顺序一家都不落下。比如最近社区搞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人员可不就挨家挨户敲门讲解嘛!你瞧,这成语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等等,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具体场景吗?非也非也!前两天看纪录片,讲扶贫干部翻山越岭走访贫困户,这不也是挨家挨户的生动写照?不过话说回来,现在都互联网时代了,这种传统走访方式会不会过时?要我说啊,线上沟通再方便,有些重要的事还真得当面说才踏实。

咱们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物业要换新门禁系统,贴公告没人看,微信群@全体成员也没反应。最后还是保安老李头挨家挨户送说明书,这事儿才算办成了。你看,有时候"笨办法"反而更有效不是?

突然想到,这和咱们日常办事是不是也有相通之处?比方说找工作投简历,与其海投一百家,不如瞄准目标公司挨个深入了解。虽然费时费力,但成功率说不定更高。不过年轻人现在都讲究效率,这种传统方法还吃香吗?

说个我自己的经历。去年组织社区义卖,先在群里吆喝三天应者寥寥。后来带着志愿者挨家挨户说明善款用途,结果参与率直接翻倍。这事儿让我明白,面对面的交流永远有不可替代的温度。你说,现在人是不是更渴望这种真实的连接?

话说回来,现在外卖小哥每天不也在上演现实版"挨家挨户"吗?只不过他们的"户"变成了订单地址。虽然形式变了,但那种踏踏实实服务到家的精神内核始终没变。这不正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延续吗?

最后抛个问题:当数字化浪潮席卷一切时,那些需要"挨家挨户"的笨功夫,到底该坚守还是革新?要我说啊,关键得看具体情况——该用新招时别守旧,该下苦功时别取巧,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挨家挨户的造句

  1. 造句 小明挨家挨户地寻找失踪的小狗。
  2. 造句 那时他常常挨家挨户地推销苏打汽水。
  3. 造句 这笔奖助金用来聘请当地人挨家挨户进行免疫工作。
  4. 造句 肯定有某种怪物挨家挨户造访我们街区。
  5. 造句 然后他们拿着盒子或袋子挨家挨户串门。
  6. 造句 警察挨家挨户的搜查强盗。
  7. 造句 然而,去年wfp挨家挨户进行调查时并没有发现任何来自中国的粮食。
  8. 造句 这个可怜的老人挨家挨户地乞讨。
  9. 造句 在贫困地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挨家挨户卖水的人。
  10. 造句 一名中士挨家挨户地给战士们征集弹药。

"挨家挨户"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