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àng xià bāo fú
成语解释:放:安放,搁置。丢开思想包袱,消除精神上的负担
成语出处: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消除精神上的负担
繁体字形:放下包袱
英文翻译:Let go of the burden
放:1.解除约束,使自由:释放。放虎归山。把俘虏放回去。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学。放工。3.放纵:放任。放声高歌。放言高论。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放牛。放羊。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放逐。流放。6.发出:放枪。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7.点燃:放火。放爆竹。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放债。放款。9.扩展:放大。放宽。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10.姓。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包:1.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包书。包饺子。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2.包好了的东西:药包。邮包。打了个包。3.装东西的口袋:书包。把零碎东西装进包儿里。病包儿。坏包儿。淘气包儿。4.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包大米。一大包衣服。5.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干上有个大包。腿上起了个包。6.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包。7.围绕;包围:火苗包住了锅台。骑兵分两路包过去。8.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包含。包罗。无所不包。9.把整个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包医。包教。包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10.姓。
袱:包裹或覆盖东西用的布单:包袱。
“放下包袱”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字面意思上的“丢掉行李”,但它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原本计划周末和朋友去爬山,临行前却因为工作邮件焦虑了一整晚,最后索性关掉手机,背着包出了门。结果那天他不仅玩得尽兴,回来后还发现工作问题其实并不紧急。这时候,“放下包袱”就成了他主动选择轻松心态的关键一步。
有人可能会问:放下包袱是不是逃避现实?其实不然。比如一位备考的学生,每天逼自己学满12小时,成绩反而停滞不前;后来她调整节奏,每天留出1小时散步或听音乐,效率反而提升了。这里的“包袱”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我必须完美”的执念。主动调整心态,反而让目标更清晰。
职场中也常见类似情况。老王在公司竞聘管理层时,总想着“输了会被同事嘲笑”,汇报时紧张得语无伦次。后来他试着把关注点从“别人怎么看”转到“我想表达什么”,状态立刻不同。这种转变就像摘掉绑在腿上的沙袋跑步——当我们不再被想象中的负担拖累,行动反而更敏捷。
不过,放下包袱不等于彻底躺平。就像整理行李箱,我们要区分什么是真正需要的。认识一位家庭主妇,她曾因“完美妈妈”的人设每天做五菜一汤,直到累出胃病才明白:孩子更需要的是陪伴时的笑容,而不是摆盘精致的晚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判断什么是该放下的“包袱”,往往需要先看清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最大的矛盾在于:我们懂得太多“应该怎么做”的道理,却很少练习“可以不怎么做”的勇气。就像手机内存满了会卡顿,人的心理空间被各种担忧占满时,创造力与幸福感自然会被挤压。适时清理这些“后台程序”,或许比强行提升运行速度更有效。
下次当你感觉脚步沉重时,不妨试试这个思维实验:假设现在是你人生的最后三个月,当前困扰你的这件事还重要吗?这个有点尖锐的问题,往往能帮我们过滤掉那些虚构的焦虑。毕竟,能轻盈前行的人,不是因为没有包袱,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把包袱暂时挂在路边的树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