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成语解释: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可以分开使用
繁体字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英文翻译:Put down the butcher's knife and become a Buddha
放:1.解除约束,使自由:释放。放虎归山。把俘虏放回去。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学。放工。3.放纵:放任。放声高歌。放言高论。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放牛。放羊。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放逐。流放。6.发出:放枪。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7.点燃:放火。放爆竹。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放债。放款。9.扩展:放大。放宽。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10.姓。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屠:1.宰杀(牲畜):屠宰。2.屠杀:屠城(攻破城池后屠杀城中的居民)。3.姓。
刀:1.切、割、削、砍、铡用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菜刀。镰刀。铡刀。铣刀。一把刀。2.用于劈或刺的兵器:大刀。朴刀。刺刀。3.形状像刀的东西:冰刀。双刀电闸。4.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5.姓。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佛:[fó]1.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佛爷。佛像。借花献佛。2.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fú]1.〔仿佛〕同“仿”。2.古同“拂”,违背,违反。[bì]古同“弼”,辅弼。[bó]古同“勃”,兴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乍一听有点夸张——坏人只要悔改,就能立刻变好人吗?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并不是在讨论“坏人有没有资格被原谅”,而是强调改变的可能性。比如,一个曾经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如果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选择停止伤害他人并努力弥补,这就是“放下屠刀”的过程;而“立地成佛”更像是一种象征,说明人可以通过行动重新定义自己。
有人可能会问:“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当然有。比如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年轻时犯下大错,后来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更贴近生活的例子可能是:一个总对家人发脾气的父亲,某天突然醒悟,开始耐心沟通,家庭关系逐渐修复。这种转变虽然需要时间,但起点就是“放下屠刀”的那一刻。
为什么人们愿意相信“立地成佛”的可能性?或许因为人性中始终存在对善的期待。试想,如果一个人犯错后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社会反而会失去许多改过自新的力量。比如社区里曾偷窃的青年,若得到接纳和引导,可能会成为热心志愿者;而持续排斥他,可能将他推向更深的歧途。
不过也有人质疑:“难道所有过错都能被一笔勾销吗?”我的观点是,成语的重点不在“抹去过去”,而在“创造未来”。放下屠刀不意味着逃避责任,而是主动选择用新的行动覆盖旧的行为模式。就像画画时涂改错误线条,虽然痕迹还在,但整幅画的走向已经不同。
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智慧。当我们面对犯错的亲友、同事甚至公众人物时,与其纠结“该不该给机会”,不如思考“如何帮助对方真正转变”。毕竟,给人留出改过的空间,往往比单纯惩罚更能解决问题根源。当然,这需要智慧去区分真诚悔改与虚伪表演——但至少,我们应该先打开那扇可能性的门。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大是大非的场景。普通人日常中的“屠刀”,可能是固执的偏见、伤人的习惯,或是自我否定的心态。当我们学会放下这些“心理屠刀”,或许也能在某个瞬间,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