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 sh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ì bó xī shān

成语解释: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日薄西山

英文翻译:the sun is sinking in the west

日薄西山的意思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薄:[báo]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2.淡:酒味薄。3.(感情)冷淡:待他不薄。4.不肥沃:薄田。[bó]1.微;少;弱:薄技。薄产。单薄。2.不厚道;不庄重:刻薄。轻薄。3.看不起;慢待:鄙薄。厚此薄彼。4.迫近;靠近:日薄西山。[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成语评论

日薄西山”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逐渐走向衰败的状态。比如某家曾经辉煌的科技公司,若因技术落后被新兴企业超越,人们会说:“这家公司如今如同日薄西山,市场份额一天天缩水。”这样的比喻能让听众立刻联想到太阳即将落山的画面,感受到那种不可逆转的颓势。

问题来了: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客观事实吗?其实不然。有位退休教师曾用“日薄西山”形容自己的体力:“年轻时能连上四堂课,现在教一小时就累得像夕阳快沉到山后。”这里不仅传递了身体状态的变化,更透露出对岁月流逝的坦然接纳,反而让句子带上了诗意的温度。

在地方文化保护讨论中,我亲耳听过这样的说法:“传统手工艺要是再不创新,真就日薄西山了。”说话者特意举了桐油纸伞的例子——二十年前全镇有三十家作坊,如今只剩老师傅带着两个徒弟苦苦支撑。这种具体案例让成语不再抽象,反而成了敲响警钟的生动注脚。

核心疑问:为什么用自然现象比喻衰落?观察发现,人们更易感知具象化的衰退过程。就像夕阳西沉时,天际线从金黄渐变为暗紫,这个渐变过程恰似事物衰败的阶段性特征。去年走访古镇时,眼见着百年老宅在雨中坍塌的瓦檐,突然就明白了“薄”字背后的动态感——不是瞬间坠落,而是缓慢却持续的消逝。

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现代职场中也开始活用这个成语。某互联网公司总监在内部会议上说:“我们的核心业务如果继续吃老本,三年内必定日薄西山。”话音未落就宣布启动人工智能转型计划。这揭示出成语的新用法——既警示危机,又暗含“在日落前寻找新方向”的积极意味。

黄昏时分的天空总是最富层次感的,或许这正是“日薄西山”最耐人寻味之处。它不单纯判定事物的终结,更像在提醒观察者:在光影变幻的交界时刻,永远存在着转型或重生的可能性。就像我常对学生说的,读古籍不能只看字面意思,更要琢磨藏在典故背后的时空弹性。

日薄西山的造句

  1. 造句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 造句 日薄西山就是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意思。
  3. 造句 我们登上顶峰,但见日薄西山,红光一片。
  4. 造句 每当日薄西山,远山寂静鸟儿不鸣,便销声匿迹,当旭日东升一片升腾就,一切周而复始,远眺黄河一泻千里如万马奔腾,回首人间百年沧桑可谓莫衷一是。
  5. 造句 我们今天去远足,到日薄西山,才愉快地回家。
  6. 造句 就是这样一个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人,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也无法做到的困难。
  7. 造句 他应该有五十岁了,早已日薄西山,我真不相信,他还有几年好活。
  8. 造句 有些传统產业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景况,很难维持下去。
  9. 造句 我年事已高,日薄西山,活一天算一天罢了!
  10. 造句 这山里的景色,无论旭阳初升或日薄西山,总是气象万千,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