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ì báo sāng yú
成语解释: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成语出处:《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老年人
繁体字形:日薄桑榆
英文翻译:Sangyu in the sun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薄:[báo]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2.淡:酒味薄。3.(感情)冷淡:待他不薄。4.不肥沃:薄田。[bó]1.微;少;弱:薄技。薄产。单薄。2.不厚道;不庄重:刻薄。轻薄。3.看不起;慢待:鄙薄。厚此薄彼。4.迫近;靠近:日薄西山。[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
桑:1.桑树,落叶乔木,树皮有浅裂,叶子卵形,花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2.(Sāng)姓。
榆:1.榆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有短梗。翅果倒卵形,叫榆钱。木材可供建筑或制器具用。2.(Yú)姓。
“日薄桑榆”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背后藏着对时间的细腻观察。比如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每天傍晚在小区散步,邻居打趣说:“您现在真是日薄桑榆,天天看夕阳啊!”老教师笑着摆摆手:“夕阳再美,也赶不上看着孩子们长大的滋味。”这里的“日薄桑榆”既点出了天色渐晚,又暗含对晚年生活的坦然接纳。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来形容老年人吗?其实不然。比如一家经营了三十年的老茶馆面临拆迁,老板在闭店前最后泡了一壶茶,对着空荡荡的桌椅念叨:“咱们这也算日薄桑榆啦。”此时成语既指天色将暗,又隐喻着传统行业在新时代的式微,反而多了层时代变迁的厚重感。
我曾在山区支教时见过最鲜活的例子。村里唯一的小学因为生源太少即将关闭,老校长带着孩子们在操场种下梧桐树。那天山雾弥漫,他摸着树干说:“都说日薄桑榆,我倒觉得这树苗能活到枝繁叶茂的时候。”这种反向使用反而凸显了成语的张力——暮色中的希望,往往比朝阳更触动人心。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年轻人中有了新玩法。最近看到00后设计师的文创作品,把“日薄桑榆”印在帆布包上,配着卡通化的落日和桑树图案。有网友留言:“这不就是每天加班到天黑的打工人写照吗?”这种幽默的挪用反而让古老成语焕发新生,证明语言就像晚霞,在不同时代会折射出不同的光彩。
说到底,“日薄桑榆”的妙处在于它的多义性。既是自然现象的描述,又是生命阶段的隐喻,还能延伸为某种状态的尾声。就像小时候看露天电影,当放映员说“日薄桑榆该收幕了”,孩子们总会央求“再放最后一段”——这种对终将结束之事的留恋,或许正是这个成语最温暖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