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ú lí shī suǒ
成语解释: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
成语出处:《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繁体字形:流離失所
英文翻译:become destitute and homeless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离:1.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2.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支离破碎。3.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4.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古同“罹”,遭受。6.古同“缡”,妇女的佩巾。7.〔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姓。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提到“流离失所”,许多人会联想到战争或天灾的画面,但这个成语离我们的生活真的那么遥远吗?举个例子:去年台风席卷沿海小镇,老王家的屋顶被掀翻,全家只能暂住临时安置点。他感叹道:“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体会什么叫流离失所。”这种被迫离开熟悉环境的状态,正是成语的核心含义。
为什么说流离失所不仅是物理空间的丧失?我曾遇到一位因公司倒闭被迫辗转多个城市工作的朋友。虽然他有地方住,但每次搬家时都说:“总觉得像在流浪,找不到扎根的地方。”这提醒我们,精神上的归属感缺失同样构成现代社会的“隐性流离”。
再看历史典故,《三国志》里记载百姓“避乱江南,十室九空”的场景,与今天叙利亚难民的处境惊人相似。战火中的母亲抱着熟睡的孩子穿越边境线时,她眼中闪烁的不安与两千年前逃难者的眼神如出一辙。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印证着人类对安定生活的永恒渴望。
如何理解成语背后的双重性?去年郑州暴雨期间,志愿者小张在安置点发现:有位老人坚持每天擦拭全家福相框。他说:“房子没了可以再盖,但记忆里的家园永远擦不亮。”这让我意识到,流离失所不仅是物质损失,更是情感纽带的断裂与重建过程。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解读。有位自媒体创作者将“北漂”经历拍成纪录片,弹幕里飘过:“每天通勤三小时,也算另类流离失所吧?”这种带着自嘲的调侃,恰恰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居住成本与生存压力的独特化解方式。
最后想起作家阿城的话:“中国人的乡愁是移动的。”从古至今,我们始终在寻找让身心安顿的方式。或许真正重要的不是永远停留某处,而是无论迁徙到何方,都能在心里栽下一棵不会倒下的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