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ú
  • luò
  • shī
  • su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iú luò shī suǒ

成语解释:流转沦落,没有安身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单符郎全州佳偶》:“吾至亲骨肉流落失所,理当收拾,此乃万不得已之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安身的地方

繁体字形:流落失所

英文翻译:become destitute and homeless

流落失所的意思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落:[là]1.遗漏:这里落了两个字,应该添上。2.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忘记拿走:我忙着出来,把书落在家里了。3.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大家都努力干,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lào]1.名词,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2.捞,赚: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3.脱落,退去:落色。4.错失:落枕。5.倒,倒下:落炕。[luō]形容态度大方,见〖大大落落〗。[luò]1.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落泪。花瓣落了。2.下降:落潮。太阳落山了。飞机从天空中落下来。3.使下降:落幕。把帘子落下来。4.衰败;飘零:衰落。破落。没落。零落。沦落。5.遗留在后面:落选。落后。落伍。名落孙山。6.停留;留下:落脚。落户。不落痕迹。7.停留的地方:下落。着落。8.聚居的地方:村落。聚落。9.归属:政权落在人民手里了。这副重担落到我们肩上。10.姓。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成语评论

流落失所”这个成语,大家可能听过,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例子:战乱爆发后,许多家庭被迫离开家乡,孩子们流落失所,只能靠好心人接济。这里的“流落失所”不仅指失去住所,更强调一种无依无靠的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无家可归”有什么区别?其实,“流落失所”更偏向于描述因突发事件(比如灾难、战争)导致的漂泊状态,而“无家可归”可以涵盖更广泛的原因,比如经济问题或个人选择。比如小说里写主角破产后流落街头,用“流落失所”会更突出命运的不可抗力。

再举个现代的例子:自然灾害过后,志愿者团队第一时间为流落失所的灾民搭建临时帐篷。这里既点明了突发性灾难,也隐含了社会力量介入的积极面——成语本身是中性的,但用在不同语境里可以传递不同的情绪。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当我们说“帮助流落失所的人”时,其实是在呼吁关注系统性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完善应急机制或推动和平进程。它不单是同情个体的遭遇,更在提醒我们:有些苦难本可以避免。

回到语言本身,为什么这类成语容易引发共鸣?或许因为它浓缩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古代难民还是现代灾民,失去家园的迷茫感是跨越时空的。下次读到这个词时,不妨多想想:除了提供物资援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让“流落失所”成为历史词汇?

最后分享一个冷知识:古代文献中,“流落”常与文人怀才不遇关联,比如苏轼被贬后写的“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而今天这个词更多用于现实困境,这种语义演变恰恰反映了社会关注焦点的转移。语言就像镜子,照出时代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