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àn shí bǔ tiān
成语解释: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竭力挽回颓势
繁体字形:煉石補天
英文翻译:cast water into the Thames
炼:1.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炼铁。炼钢。炼乳。猪油炼过了。2.烧:真金不怕火炼。3.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优美:炼字。炼句。4.姓。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补:1.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缝补。补牙。补袜子。修桥补路。2.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补。增补。补选。候补。缺什么补什么。3.补养:滋补。补品。身体虚,需要好好补一补。4.利益;用处:补益。不无小补。空言无补。5.姓。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你听说过“炼石补天”这个成语吗?它最早出自《淮南子》中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字面意思是“冶炼石头修补天空的裂缝”,后来常被用来形容用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化解重大危机。比如我们可以说:“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科学家们就像在炼石补天,不断研发新能源技术。”这种比喻让抽象的努力显得更具体可感。
为什么古人会想象出“炼石补天”这样的场景?其实这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共同心理:当天空出现裂缝、洪水肆虐大地,人们既恐惧又渴望英雄出现。就像现代人面对疫情会说“白衣天使在修补生命的防线”,本质上都是对守护者精神的礼赞。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古老成语在现代依然鲜活。
在企业管理中,“炼石补天”常被用来形容力挽狂澜的案例。比如某手机品牌在产品质量危机后,工程师团队连续三个月驻厂改进生产线,媒体评价他们“以炼石补天的决心重塑信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努力往往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就像女娲不仅要炼五彩石,还要斩巨龟四足撑起天地。
有人会问:普通人需要这种“补天”精神吗?其实社区志愿者修复古建筑、程序员熬夜修复系统漏洞,这些日常中的坚持何尝不是微观层面的“炼石补天”。我见过退休教师免费为留守儿童补课,她说“知识能补命运的天缺”,这句话让我突然理解了成语的温度——它不仅是宏大叙事,更是普通人的微光汇聚。
当年轻人抱怨“躺平”时,或许该看看敦煌莫高窟的修复者们。他们在飞沙走石的戈壁中,像现代女娲般一毫米一毫米修补壁画,用数十年完成不可能的任务。这种行动本身就在诠释:所谓“补天”,未必需要惊天动地,而是明知艰难仍选择担当的勇气。正如修补天空的裂缝需要五色石,应对现实挑战也需要多元智慧的融合。
下次遇到看似无解的难题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危机中往往藏着转机,就像女娲补天后出现的彩虹。重要的是保持创造的冲动,相信补天的五彩石,可能就藏在脚下的泥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