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kōng yī qiè
成语解释: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目空一切
英文翻译:consider everybody and everything beneath one 's notice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空:[kōng]1.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2.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3.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kòng]1.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2.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3.亏欠:亏空。[kǒng]古同“孔”,洞。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目空一切”这个成语,字面上像是说“眼睛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实际却用来形容一个人极度傲慢,觉得谁都比不上自己。比如职场中,新人小王刚入职就公开质疑部门前辈的方案,认为自己的思路“绝对最优”,甚至拒绝参与团队讨论——这种“看不上别人”的态度,很容易被同事贴上“目空一切”的标签。
为什么人们会产生目空一切的心态? 这可能与过度膨胀的自我认知有关。就像刚学会骑自行车的小孩,总觉得自己能直接挑战山路越野;或是创业初期拿到融资的创始人,误把市场风口当作个人能力。这种状态下,人容易忽略客观差距,把“自信”和“自大”混为一谈。
历史上有个典型例子:项羽见到秦始皇车队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这种豪气固然令人钦佩,但后来他对韩信、范增等人才的不屑一顾,最终导致兵败垓下。可见“目空一切”就像双刃剑,既能激发斗志,也可能蒙蔽判断力。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辨别这种状态? 观察一个人的语言模式就能发现端倪。比如总把“绝对”、“肯定”、“必须”挂在嘴边,却很少说“或许”、“可能”、“我们商量下”;再比如遇到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反驳而非倾听。我有个做设计的朋友,曾经因为坚持“我的审美就是标准”而错失重要客户,后来学会主动询问甲方需求,业绩反而提升了三成。
值得注意的的是,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可能加剧这种现象。当某个领域取得成就后,人就像站在探照灯下,容易产生“聚光灯幻觉”——误以为自己的强项能照亮所有领域。就像某科技公司CEO跨界做餐饮时,固执地要求厨师按照代码思维改良菜谱,结果门店半年就关了门。
不妨记住《论语》里的智慧:“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正强大的人,往往像成熟的稻穗——果实越饱满,头垂得越低。那个曾经目空一切的小王,在经历项目失败后主动请教同事,现在已是团队里最擅长整合多方意见的协调者。这或许说明:保持谦逊,比逞强更能通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