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ò zhàn bǎi chū
成语解释:绽:裂开;破绽:指衣服上的裂口。形容说话、做事漏洞很多。
成语出处:宋 李侗《李廷平集 答问下》:“却回头看释氏之书,渐渐破绽百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破綻百出
英文翻译:loopholes appear one after another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绽:裂开:破绽。开绽。皮开肉绽。脸上绽出了微笑。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破绽百出”这个成语到底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漏洞多得像个筛子。比如小明考试时偷偷翻书,老师问他:“这次怎么突然考了满分?”小明支支吾吾:“可能…可能我运气好吧。”结果老师发现他课本上全是笔记折角,卷子答案顺序和课本例题完全一致——这波操作可真是破绽百出。
有人问:为啥总有人做事漏洞这么多?其实啊,很多破绽都藏在细节里。上个月我邻居老王想装“科技达人”,在朋友圈晒新买的无人机,配文“航拍就是爽”。结果评论区有人问:“你遥控器上保护膜都没撕,电池反着插进去不卡吗?”老王当场被戳穿是借来的设备,场面一度尴尬。
工作中破绽百出更致命。上周公司新人做的项目报告,数据表格里2023年销售额比2022年少了30%,但结论却写着“业绩大幅增长”。主管问起时,她红着脸承认:“复制粘贴时把数据列搞反了…”所以说,再简单的任务也要反复核对,毕竟肉眼可比不上Excel的自动校验。
有意思的是,有时候破绽反而能成为突破口。去年帮朋友挑二手相机,卖家信誓旦旦说“全新未拆封”。结果我发现包装盒侧面的封条有重贴痕迹,镜头盖边缘还有细微划痕。最后砍价三成拿下,这台相机用到现在都没出过问题——某些破绽对买家来说反而是捡漏机会。
其实咱们自己也可能在不经意间露出马脚。记得刚学做饭那会儿,有次跟老妈吹牛说会做糖醋排骨。结果厨房里传来焦糊味,锅铲和铁锅碰撞声像在打快板,最后端出来的成品黑得能当砚台用。老妈笑着戳穿:“油都没热就下冰糖,火候控制得比过山车还刺激。”自那之后我明白个道理:与其硬撑,不如老实说“正在学”。
观察生活里的破绽百出,倒也是个挺有意思的事。上周地铁里遇见个自称“养生专家”的大叔,正跟人吹嘘每天喝八杯碱性水。可他手里拿的明明是普通矿泉水,瓶身上pH值6.8的标签都没撕掉。这种言行不一的破绽,就像给自己挂了个“我在胡说”的霓虹灯招牌。
说到底,避免破绽百出的关键在“用心”二字。就像写这篇文章时,我特意查了三次成语词典确认释义,又让朋友帮忙检查案例是否合理。毕竟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任何敷衍了事都会在阳光下现出原形。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从一开始就踏踏实实做好每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