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iān piān qǐ wǔ
成语解释: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成语出处: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描写舞姿
繁体字形:翩翩起舞
英文翻译:rise and dance in a happy mood
翩:很快地飞,形容动作轻快:翩然。翩若惊鸿。
翩:很快地飞,形容动作轻快:翩然。翩若惊鸿。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舞: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2.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翩翩起舞”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或许很多人会联想到舞蹈场景,比如“她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裙摆如花瓣般绽放”。但它的含义是否仅限于肢体动作呢?
举个例子:深秋的银杏林里,金黄的落叶被风卷起,像无数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这里的“舞”不再是人类的表演,而是自然界的动态美,瞬间让文字有了画面感。成语的妙处在于,它既描述具象的动态,也能传递抽象的氛围。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美好事物吗?在小说《围城》里,钱钟书写道:“流言像春天的柳絮,在交际场上翩翩起舞。” 此处用轻盈的舞姿反衬流言的恼人,展现了成语的另一种可能性——通过反差制造讽刺效果。
我常在公园观察晨练的老人,他们打太极时衣袖带风的姿态,让我想到“翩翩起舞”不一定是年轻人的专利。这种认知打破了对成语的刻板印象,说明只要具备优雅灵动的特质,任何年龄、任何形式的动态都值得被诗意化表达。
当代生活中,这个词还能怎么用?试着想象:下班高峰期的地铁站,一位穿红裙的姑娘踩着滑板从人群中穿过,发丝飞扬的样子,不正像都市丛林里独自起舞的精灵?当我们将传统成语与现代场景结合,语言就获得了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观察成语的演变会发现,古人用“翩翩”形容鸟羽振动,今人则赋予更多象征意义。这种语言的发展轨迹,恰似蝴蝶破茧的过程——最初只是描述具体形态,渐渐蜕变为承载想象力的载体。理解了这个过程,我们在使用时就能既尊重本源,又敢于创新。
下次提笔写作时,不妨试着跳出字面含义。当描写辩论赛上妙语连珠的选手,或是春夜里随风摇曳的樱花,甚至股市K线图的起伏波动,或许都能找到让“翩翩起舞”焕发新意的契机。语言的魅力,就在于不断发现旧词新用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