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míng qǐ wǔ
成语解释: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成语出处:宋·韩元吉《薄幸》词:“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勤奋
繁体字形:鶏鳴起舞
英文翻译:Singing and dancing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舞: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2.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鸡鸣起舞”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和“闻鸡起舞”很像,都是形容人勤奋努力的状态。比如,有人为了准备考试,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书,朋友可能会调侃:“你这是要学祖逖,鸡鸣起舞啊!”这里既夸了对方的刻苦,又带点幽默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鸡鸣起舞’来形容勤奋?”其实这个成语藏着一个小智慧。古代没有闹钟,公鸡打鸣就是天然的起床铃。选择在鸡叫时起来练剑或读书,不仅需要对抗困意,还要有主动跳出舒适区的决心。它传递的不仅是“早起”,更是“主动选择艰难但有价值的事”。
举个例子,现在许多创业者凌晨还在回邮件,周末泡在办公室改方案,这种状态用“鸡鸣起舞”来形容再贴切不过。我认识的一位设计师朋友,为了筹备个人展览,连续三个月每天五点起床创作。她说:“灵感在安静的时刻最容易迸发,虽然困得眼皮打架,但看到作品逐渐成型,一切都值得。”这种把目标放在即时享受之上的态度,正是成语的精髓。
不过也有人质疑:“现代社会讲究效率,牺牲睡眠真的合理吗?”这里有个误区——成语强调的不是“少睡觉”,而是“把握黄金时间”。就像有人选择晨跑开启一天,有人深夜写作效率更高,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鸡鸣时刻”,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学生党把最难背的单词放在早晨记忆,效果可能比熬夜硬扛更好。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努力等于痛苦”的刻板印象。祖逖当年闻鸡起舞是带着收复山河的使命感,现代人追求目标时,也可以把奋斗过程变成充满成就感的旅程。就像健身爱好者享受肌肉酸痛的快乐,作家在改稿十遍后终于找到最合适的表达,那种突破自我的欣喜,远比单纯“吃苦”更有生命力。
下次看到有人迎着晨曦奔跑,或是咖啡馆里早早就位的自习者,不妨在心里默默点个赞。这些现代版的“鸡鸣起舞”,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脚印,也在悄悄为整个社会注入积极向上的能量。当越来越多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奋斗节奏,或许我们离心中那个更好的世界,又会近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