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ǎo shēng cháng tán
成语解释: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没有新意的话
繁体字形:老生常談
英文翻译:a commonplace talk of an old scholar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谈: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二人谈得很投机。2.所说的话:奇谈。美谈。无稽之谈。3.姓。
提到“老生常谈”,很多人会觉得是陈词滥调,但换个角度看,这些话能流传千百年,或许藏着我们忽视的智慧。比如“对牛弹琴”这个成语,表面说人白费口舌,但换个场景——你在家庭群转发科普文章,长辈却只关心养生谣言——这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沟通要看对象”。
有人问:“道理都懂,为什么还要反复讲?”举个现实例子:同事小张总在会议上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大家耳朵听出茧子。直到某次项目因为标点符号错误被客户打回,所有人突然意识到——老话能流传,恰恰因为它总在关键时刻显灵。
“亡羊补牢”常被用来批评事后补救,但现代人容易忽略它的积极面。去年朋友公司数据泄露,紧急升级安全系统后反而获得客户信任。这故事提醒我们:与其纠结“早该如此”,不如把修补的过程变成展示行动力的机会。
为什么我们讨厌听重复的道理?可能因为缺少切肤之痛。就像家长说“少玩手机”,年轻人左耳进右耳出。直到某天颈椎病发作,才想起那句“不听老人言”。其实每个老生常谈背后,都站着无数摔过跟头的前人。
在这个追求新鲜感的时代,不妨把老成语当压缩包看待。它们用四个字打包了人类千百年的生存经验,当我们真正拆解使用时,往往会惊叹:“原来这个场景古人早就遇到过!”下次听到熟悉的成语,或许可以多问一句:它在我当下的生活里,正在以什么形式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