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成语解释: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成语出处: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識時務者為儁傑
英文翻译:He who knows current affairs is a hero
识:[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务:1.事情:事务。任务。公务。2.从事;致力:务农。好高务远。3.旧时收税的关卡(今只用于地名):曹家务(在河北)。商酒务(在河南)。4.务必:务须。除恶务尽。务请按时参加。5.姓。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俊:1.相貌清秀好看:俊秀。俊俏。这个孩子长得好俊呀!2.才智出众的:俊杰。英俊。俊士。3.姓。“隽”
杰:1.超乎寻常的:杰作。2.才能出众的人:俊杰。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但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在传统报社工作十年后,发现新媒体正在崛起,于是主动报名学习短视频运营,后来成功转型为内容策划总监。这是不是"识时务"的体现呢?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遇到困难就要马上放弃吗?"其实不然。去年某家电品牌遇到线下门店危机,他们没有直接关店,而是把实体店改造成体验中心,同时建立线上直播销售体系。这种既保留核心优势又拥抱变化的做法,才是真正的"识时务"。
我观察到很多人对这句话存在误解,认为"识时务"等于随波逐流。实际上,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就是典型反例。当时秦国贵族都反对改革,但商鞅看准了中央集权制的趋势,顶着压力推行新政,最终帮助秦国走向强盛。这说明真正的俊杰不仅要认清形势,更要有坚持正确方向的勇气。
有个有趣的现象:十年前会说"互联网改变生活"的人是俊杰,现在能看清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人又站在了时代前沿。但有个关键问题常被忽略——如何平衡顺势而为与保持本心?就像疫情期间,餐饮企业做外卖是顺应时势,但若完全放弃堂食特色盲目跟风,反而可能失去核心竞争力。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内涵。它不再只是被动适应环境,更多是主动创造趋势。就像新能源汽车行业,既抓住了环保政策的风口,又通过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了出行方式。这种"识时务"已经升级为引领潮水的智慧。
最后想说的是,判断时务需要持续学习的能力。古人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保持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同时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毕竟,真正的俊杰不会在潮流中迷失,而是像冲浪高手那样,既顺应海浪的节奏,又能掌控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