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n
  • shè
  • sh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成语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翻山过海走长路

繁体字形:跋山涉水

英文翻译:travel over land and water

跋山涉水的意思

跋:1.在山上行走:跋山涉水。2.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跋语。题跋。本书的跋写得很精彩。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涉:1.从水里走过去。泛指从水上经过:跋山涉水。远涉重洋。2.经历:涉险。3.牵连;相关:牵涉。涉及。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成语评论

嘿,你瞅瞅这成语“跋山涉水”,乍一听是不是觉得特费劲?其实它说的就是不怕辛苦、长途奔波的意思。比如有人问:“这词儿能用在哪儿啊?”哎,别急,咱举个栗子——老王为了调研偏远山区的教育现状,跋山涉水跑了十几个村子,最后愣是整理出一份详实的报告。你看,这不就是典型的“迎难而上”嘛?

哎哟喂,有人可能会嘀咕:“现在交通这么发达,谁还真的去翻山越岭啊?”这话可片面了!比如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为了测试信号覆盖,照样得跋山涉水安装设备。你说,这不比古代人骑马送信更有现代味儿?所以说啊,这成语可不是老古董,它活脱脱是“行动派”的代名词。

说到这儿,咱得掰扯个问题:为啥非要用“跋山涉水”而不直接说“很辛苦”?嘿,这就像吃火锅不蘸料——差点意思呗!比如纪录片里拍野生动物保护者,旁白来一句“他们跋山涉水追踪犀牛踪迹”,是不是比“走了很多路”更有画面感?要我说啊,成语的魅力就在这儿,四个字顶一篇小作文!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最近有个快递小哥火了,他为了把录取通知书送到高原牧区,愣是跋山涉水骑了三天摩托车。有人问:“这不算分内工作吗?”要我看呐,能把平凡事做到极致,本身就是“跋山涉水”精神的体现。现在人总说“躺平”,可关键时刻不还得靠这股子韧劲儿?

最后抛个有意思的思考:现在导航软件能规划最优路线,那“跋山涉水”还有存在价值吗?要我说啊,科技再发达,心里的那座山、那条河可绕不过去。就像创业团队熬过资金寒冬,或者学生跨专业考研,哪个不是现代版的“跋山涉水”?您品,您细品!

跋山涉水的造句

  1. 造句 电带着光明和力量,吞没了时间和空间,载着人的声音跋山涉水,它虽然默默无闻,但却是人类最伟大的仆人。
  2. 造句 地质队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祖国寻找矿藏。
  3. 造句 那支队伍跋山涉水,日夜兼程,终于找到了新的草原。
  4. 造句 在高寒缺氧、风云莫测的土地上,他们负重攀登、跋山涉水、饮雪卧冰。
  5. 造句 爱情是战争的借口,电影的噱头,诗歌的主题,跋山涉水的动力。
  6. 造句 话说唐三藏师徒四人一路跋山涉水,斩妖除魔,一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快赶到了天竺。
  7. 造句 地质勘探队员不畏艰辛,跋山涉水,为祖国寻找宝藏。
  8. 造句 我们都不是随便的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我们都是经过跋山涉水,慢慢长路才找到彼此,在我们的人生长河里,这因缘际会的短暂的一瞬,那不是偶然,那是我们的选择。
  9. 造句 跋山涉水地找到我要求采访,你们也都会空手而归的。
  10. 造句 看,秋的使者跋山涉水走来,只见她挥一挥衣袖,微风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