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èn hú lú
成语解释: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成语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好着我沉吟半晌无分诉,这画的是徯幸杀我也闷葫芦。”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事情
繁体字形:悶葫蘆
英文翻译:enigma
闷:[mèn]密闭;不透气:闷葫芦。闷子车。[mēn]1.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闷热。打开窗户吧,房里太闷了。2.使不透气:茶刚泡上,闷一会儿再喝。3.不吭声;不声张:闷头儿。闷声不响。4.声音不响亮:他说话闷声闷气的。5.在屋里呆着,不到外面去:他整天闷在家里看书。
葫:1.〔葫芦〕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盛酒或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果实。2.大蒜的别称。
芦:1.芦苇:芦花。芦根。芦席。2.姓。
“闷葫芦”这词儿,你肯定听过吧?它常用来形容那些不爱说话、心里藏着事儿的人。比如:同事老张开会时总是一言不发,活脱脱像个“闷葫芦”。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为啥他明明有想法却不愿表达?其实啊,有些人天生内向,觉得“多说不如多做”;也有人担心说错话被批评,干脆选择沉默。这时候团队氛围就很重要了——要是大家都愿意倾听,闷葫芦说不定哪天就变成话匣子啦。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不少。比如你发现邻居王婶最近见面总低着头快走,跟往常热情打招呼的模样判若两人。这时候你可能会嘀咕:她这是遇到什么难处了?还是我哪儿得罪人了?其实多数情况下,人家可能只是暂时被生活难题困住了。试着主动递杯茶、问声好,很多心结就这么解开了。要记住,闷葫芦不是铜墙铁壁,温暖总能找到缝隙钻进去。
不过话说回来,当闷葫芦真的不好吗?我倒觉得要看场合。比如医生问诊时,病人要是当闷葫芦可要误大事;但遇到别人情绪激动时,适当当会儿闷葫芦反而能避免冲突。这就像炒菜放盐,关键得掌握火候。现代社会人人都在抢着发声,偶尔当回闷葫芦静静观察,说不定能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呢。
有趣的是,现在年轻人里流行起“社交节能”概念。他们周末宁愿在家看书追剧,也不愿参加尬聊聚会。这种主动选择的“闷葫芦”状态,其实是给心灵充电的新方式。你看,同一个成语在不同时代能衍生出这么多新解读,语言的魅力就在这儿吧?只要别把心门彻底焊死,适当当回闷葫芦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