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i
  • gōng
  • z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i gōng zǒu zǐ

成语解释:指宴饮的酒器。

成语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则为你诛夷了俺主公夺了天下,锯的他死尸骸做飞觥走斝。”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聚饮

繁体字形:飛觵走走

英文翻译:cup after cup

飞觥走斝的意思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觥: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走: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不走了。2.跑:奔走。3.(车、船等)运行;移动;挪动:钟不走了。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你这步棋走坏了。4.趋向;呈现某种趋势:走红。走热。5.离开;去:车刚走。我明天要走了。请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辞):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7.(亲友之间)来往:走娘家。走亲戚。他们两家走得很近。8.通过: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气。走风。说走了嘴。10.姓。

斝:古代饮酒器。圆口,平底,三足。

成语评论

飞觥走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招式,其实它和喝酒有关。举个例子:古人宴席上,宾客们飞觥走斝、谈笑风生,连烛光都被酒杯碰撞声震得摇晃起来。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古代场景吗?

当然不是!比如描写现代聚会可以这样写:火锅店里热气腾腾,朋友们飞觥走斝,啤酒杯碰得叮当响,连服务员都被这份热闹感染得嘴角上扬。这说明无论古今,只要有人畅饮欢聚的场景,都能用这个成语来增添画面感。

有人会疑惑:为什么非要用生僻字“觥”“斝”呢?其实这正是汉语的魅力——这两个字特指古代酒器,比直接说“推杯换盏”更有历史厚重感。就像我们夸人时会说“玉树临风”而不说“长得真帅”,成语本身就是文化密码的传承。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使用反而有种反差萌。试想同事聚餐时开玩笑说:“各位别再飞觥走斝了,明天还要交报表呢!”既点明了大家喝酒太猛,又让提醒变得文雅有趣。这种古今碰撞,正是语言保持活力的秘诀。

再看文学场景的应用:金庸在《笑傲江湖》里写道,令狐冲与田伯光飞觥走斝斗酒,看似比试酒量,实则是江湖情义的另类较量。这里不仅描绘动作,更暗藏人物关系的张力,可见成语用得好能让文字更有嚼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