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 lǘ zhī jì

成语解释:黔:贵州;技:本领。黔驴的本领。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驴一鸣,虎大骇……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啃,断其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用作贬义。一般作主语、宾语。

繁体字形:黔驢之技

英文翻译:tricks not to be feared

黔驴之技的意思

黔:1.黑色:黔首(古代统治阶级称老百姓)。2.贵州的别称。

驴:哺乳动物。家驴耐粗饲、善驮载。中国关中驴是著名品种。中国野驴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是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技:1.技能;本领:技术。技巧。绝技。一技之长。黔驴技穷。无所施其技。2.姓。

成语评论

黔驴之技”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在说驴子,但其实是在讲人的故事。比如公司新来的技术总监老张,刚入职时滔滔不绝讲云计算架构,结果遇到服务器崩溃的紧急情况时,他只会反复重启电脑,同事们面面相觑:“这就是传说中的专家?”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它就像职场里的“三板斧现象”——某个人看似掌握绝技,真正遇到考验时却露了底。就像上周我邻居李阿姨,自称烘焙达人,结果社区义卖时她端出来的饼干硬得能敲钉子,最后只能尴尬解释“我家烤箱脾气怪”。

有趣的是,这个典故诞生在唐代却依然鲜活。去年科技展上有个展商,把十年前的老款机器人贴上“AI管家”标签,结果现场演示时机器人原地转圈撞翻了展台。观众们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黔驴困境”?

我观察发现,这种现象往往源于“舒适区惯性”。就像我表弟考驾照,科目二练了三个月,换个考场车就手忙脚乱。但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其实藏着积极启示——老驴的失败,不正是提醒我们要持续更新技能库吗?

最近遇到个典型案例:某网红餐厅主打“分子料理”噱头,实际上就是干冰烟雾配普通甜点。结果被美食博主揭穿后,反而激发老板去法国进修,现在成了真正的创意料理师傅。你看,有时候“黔驴现形”反而是蜕变的开始。

下次当你感觉自己在某个领域“技穷”时,不妨学学程序员解决问题的思路——查文档、找案例、做测试。就像上周我尝试视频剪辑,前三个作品惨不忍睹,但坚持学习新软件功能后,居然做出了被同事转发的科普小动画。

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黔驴”,只有不愿升级的思维。那个唐代寓言里的老虎,不也是从最初的畏惧,到试探,最后成长为森林之王吗?与其担心被看穿底牌,不如把每次“露怯”当作系统升级的提示音。

黔驴之技的造句

  1. 造句 他学到的不过是黔驴之技。
  2. 造句 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易于迁延与迟滞。莫言 
  3. 造句 不管马蹄子甩得多厉害,终属‘黔驴之技’,免不了被老虎吃掉。
  4. 造句 就他那两下子,至多只是黔驴之技,竟然也想蒙混过关。
  5. 造句 黔驴之技一一没有多大的本事。
  6. 造句 再来!小爷我倒要看看,你们还有那些黔驴之技!
  7. 造句 总之,无论如何,总不过是黔驴之技。
  8. 造句 尽管有点像黔驴之技一样难看,然而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9. 造句 哈哈用上激能枪,我喜欢!你这个废物是黔驴之技了吧!哈哈。
  10. 造句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谓仙人而兼富贵;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是险语之逼人闻。黔驴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穷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