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 lǘ zhī jì

成语解释: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成语出处:宋 李曾伯《代襄阃回陈总领贺转官》:“虽长蛇之势若粗雄,而黔驴之技已尽展。”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黔驢之計

英文翻译:tricks not to be feared

黔驴之计的意思

黔:1.黑色:黔首(古代统治阶级称老百姓)。2.贵州的别称。

驴:哺乳动物。家驴耐粗饲、善驮载。中国关中驴是著名品种。中国野驴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是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成语评论

黔驴之计”这个成语大家可能听过,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例子吧。比如职场新人小王刚入职时总爱吹嘘自己“做过大项目”,实际上他只是负责整理文件。同事一开始被唬住,后来发现他的真实水平,私下调侃:“这不就是黔驴之计嘛!”——没真本事却硬撑场面,结果露馅了。

为什么人们爱用这招?其实背后藏着个小心思: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虚张声势能快速获得关注。就像小区门口新开的奶茶店,明明用料普通,却在招牌写着“皇室秘方”,这种夸大宣传就是典型的商业版黔驴之计

记得去年同学聚会吗?老张把三百块的仿牌手表说成限量版,结果被懂行的同学当场识破。这让我想到,现代社会的“黔驴”们升级了——他们不再靠体型唬人,而是用信息差制造幻觉。但就像成语里的老虎最终看透驴子,现在消费者也越来越精明。

这种策略完全没用吗?倒也不是。我认识的自媒体创作者小林,初期就是靠精心设计的“专业人设”吸引粉丝,后来才慢慢补足真才实学。这说明关键要把握度:暂时的包装是跳板,长久的实力才是王道。

有个有趣现象:求职市场里,应届生简历上的“熟练使用Excel”往往藏着猫腻。HR朋友告诉我,他们现在会特意问“VLOOKUP函数怎么用”,这就像成语里老虎试探性踢的那一脚,轻轻松松就能试出深浅。

观察身边会发现,越是知识焦虑的时代,黔驴之计反而越常见。培训机构的“三天学会Python”、减肥产品的“躺着就能瘦”,本质上都在利用人们对捷径的渴望。但就像驴子终究敌不过老虎,这些把戏终究敌不过时间检验。

最后想说,这个古老成语给现代人的启示可能是双向的:既要警惕他人的虚张声势,也要正视自己的真实水平。毕竟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与其费心伪装,不如像那只最终认清现实的老虎,把精力用在实实在在的能力提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