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c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gù cǎo lú

成语解释:见“草庐三顾”。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繁体字形:三顧艸廬

英文翻译:call on someone repeatedly to enlist his help , etc.

三顾草庐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顾:1.回头看;泛指看。例:回顾。举目四顾。2.拜访:三顾茅庐。3.照管;注意:奋不顾身。顾大局。4.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惠顾。顾客。5.文言副词。反而: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文言连词。但是;只是:虽年高,顾精神不减。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草。青草。割草。2.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草。草绳。草鞋。3.旧指山野、民间:草贼。草野。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草驴。草鸡。5.草率;不细致:潦草。字写得很草。6.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a)汉字形体的一种:草书。草写。真草隶篆。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大草。小草。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草案。草稿。8.起草:草拟。

庐:1.简陋的房屋:茅庐。庐舍。2.指庐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安徽合肥):庐剧。3.姓。

成语评论

三顾草庐”这个成语,大家可能都听过,但它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呢?简单来说,就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亲自去他的茅草屋拜访。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刘备非得这么执着?答案其实藏在“诚意”二字里——他想告诉诸葛亮:这事儿没你不行,我豁出去了也得请你帮忙。

举个例子,比如你是个创业老板,想挖一个技术大牛加入团队。第一次发邮件人家没回,第二次约咖啡被婉拒,第三次直接带着项目计划书上门聊,对方终于被打动。这时候“三顾草庐”的精神就派上用场了,它不是说死缠烂打,而是用持续的行动证明“你对我们真的很重要”。

有人可能会质疑:现代社会讲究效率,三次拜访是不是太浪费时间?其实核心问题在于:什么样的目标值得反复争取?就像学生想拜师学艺,实习生想争取心仪岗位,关键不在于次数多少,而是每次接触都能展现出成长和诚意。诸葛亮最终选择刘备,看重的不仅是三次拜访,更是通过这三次观察到了刘备的格局和决心。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打破了“一次不成就算了吧”的思维定式。就像追重要客户时,第一次提案被否,可以优化方案再试;申请留学被拒,可以补充材料重申。但要注意,重复尝试必须伴随实质改进,否则就真成骚扰了。

再举个生活中的场景:想让孩子学钢琴,父母天天念叨不如自己先买票带TA听音乐会,再找TA喜欢的动画片配乐老师,最后让孩子自己选择。这种分阶段、有策略的“三顾茅庐”,往往比简单重复说教更有效。毕竟,真诚的态度加上灵活的方法,才是打动人的关键。

说到底,“三顾草庐”给现代人的启发是:面对真正重要的人或事,既要有放下面子的勇气,也要有持续优化的智慧。就像登山时遇到陡坡,聪明人不会直线硬冲,而是之字形迂回向上——重要的不是走了多少步,而是每一步都离山顶更近了些。

三顾草庐的造句

  1. 造句 当年那假人三顾草庐请卧龙先生打天下,这虫赶不上他,倒也是个卖身的艺人,掏摸钻顶揪塞转拧集结于身。
  2. 造句 在于他接受了刘备当年三顾草庐的殷勤,替刘备描下天下大计的蓝本;在于他协助先主立业开基,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3. 造句 刘备因徐庶的推荐,曾三顾草庐。
  4. 造句 昔年刘备三顾草庐才请得孔明先生出山,如今师父要学他本领,更是不可少了这等意志,须是至诚上去,再要求他。
  5. 造句 历史佳话可是名垂青史呢,就像那古书里说的‘刘备三顾草庐请诸葛亮’,那不就是一段佳话吗?
  6. 造句 刘皇叔三顾草庐于我,对我有知遇之恩!
  7. 造句 《问号女生?》2章十三,刘玄德三顾草庐。
  8. 造句 此时的王承烈任雁峰书院山长,为巡道周鸣銮所赏识,便“三顾草庐”延请王承烈任琼台掌教。
  9. 造句 又想起诸葛瑾在吴国执掌大权的风光场面;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草庐的快意人生。

"三顾草庐"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