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gù máo lú
成语解释: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三顧茅廬
英文翻译:to call on sb. repeatedly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顾:1.回头看;泛指看。例:回顾。举目四顾。2.拜访:三顾茅庐。3.照管;注意:奋不顾身。顾大局。4.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惠顾。顾客。5.文言副词。反而: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文言连词。但是;只是:虽年高,顾精神不减。
茅:1.白茅。2.(Máo)姓。
庐:1.简陋的房屋:茅庐。庐舍。2.指庐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安徽合肥):庐剧。3.姓。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简单来说,它讲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其出山辅佐自己的历史典故。但为什么人们用它形容“诚心诚意地邀请或拜访”呢?核心问题就在这里:重复的行动背后,究竟传递了什么价值?
举个例子,公司想挖一位技术大牛,第一次被拒绝后,团队没有放弃,反而深入研究对方的兴趣点,调整合作方案,第三次沟通时终于打动对方。这算不算现代版“三顾茅庐”?答案藏在行动细节里——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带着观察力和诚意迭代方法。
有人可能会问:“三次拜访是不是太费时间?直接找其他人不行吗?”这恰恰点破了成语的深层含义:对关键人才或机会的坚持,往往需要超越效率计算的耐心。就像创业者寻找合伙人,快速试错固然重要,但遇到价值观高度契合的对象时,“三顾茅庐”式的投入反而能建立长期信任。
个人看来,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中更像一种“反速成哲学”。我曾见过初创团队为了争取客户,连续三个月每周提供定制化方案,直到对方被专业精神打动。这种持续释放诚意信号的过程,远比单次华丽的谈判更能创造合作黏性。
当年轻人抱怨“机会太少”时,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你愿意为自己认定的目标付出几次“拜访”?某个设计师朋友分享过,他给心仪公司寄了七次作品集,每次附上手写信分析行业趋势,最终收到入职邀请。这证明真诚的主动性永远不会过时。
故事的结尾,诸葛亮用《隆中对》回报了刘备的诚意。现实中,那些愿意“三顾茅庐”的人,往往也等来了属于自己的“隆中对时刻”——可能是一个关键合作、一次思想碰撞,或是意料之外的成长突破。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智慧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次数,而是每次行动里藏着的进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