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áo lú sān gù
成语解释:见“草庐三顾”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求贤
繁体字形:茅廬三顧
英文翻译:Maolu Sangu
茅:1.白茅。2.(Máo)姓。
庐:1.简陋的房屋:茅庐。庐舍。2.指庐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安徽合肥):庐剧。3.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顾:1.回头看;泛指看。例:回顾。举目四顾。2.拜访:三顾茅庐。3.照管;注意:奋不顾身。顾大局。4.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惠顾。顾客。5.文言副词。反而: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文言连词。但是;只是:虽年高,顾精神不减。
“茅庐三顾”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里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比如有人这样用:“公司为了挖到这位技术大牛,老板亲自上门三次,真是茅庐三顾啊!” 这句话里的“茅庐三顾”,生动地表达了诚意和坚持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刘备非要三次拜访诸葛亮?”其实核心问题在于,这个成语强调的不是次数,而是态度。如果第一次被拒绝就放弃,可能错失人才;反复邀请则传递了尊重与信任。比如朋友想学摄影,连续一周去请教行业前辈,对方被他的诚意打动,主动分享经验——这就是现代版的“茅庐三顾”。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有些年轻人用这个成语自嘲:“我约了客户五次才见面,简直是茅庐五顾了!”虽然带点调侃,但背后的逻辑没变:想达成目标,既要有策略,也要有耐心。
个人认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茅庐三顾”的精神反而更显珍贵。当大家都追求效率时,愿意花时间展现诚意的人,往往能建立更深厚的联结。比如创业者融资时,持续跟进投资人并完善方案,比群发邮件更有温度。
不过凡事讲究适度。如果对方明确拒绝还纠缠不休,那就变成骚扰了。真正的“三顾”智慧在于,既能判断时机,又懂得用行动传递价值。就像诸葛亮最终出山,不仅因为刘备的诚意,更因为他看到了共同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下次遇到需要坚持的事情时,不妨想想这个故事。诚意和坚持的底色,加上对他人需求的洞察,或许就能打开新局面。毕竟,重要的不是重复多少次动作,而是动作里承载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