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kě shēng shū
成语解释:胜:尽;书:书写,记载。不是用文字能写完的。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
成语出处: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计数等
繁体字形:不可勝書
英文翻译:Invincible book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胜:[shèng]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胜仗。取胜。2.打败(别人):以少胜多。战胜敌人。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胜于雄辩。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胜景。胜境。引人入胜。5.姓。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胜任。不胜。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胜。[shēng]肽的旧称。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哎呦喂,今天咱们来唠唠"不可胜书"这个成语,你别说,这词儿听起来还真有点文绉绉的。啥是"不可胜书"啊?简单来说就是事情多得写都写不完,就像春天公园里的蒲公英种子,呼啦啦一吹就散得到处都是。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哈。小明想记录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结果发现志愿者们的善举简直像超市大甩卖时的抢购人群——根本统计不过来。他挠着头皮说:"这哪写得完啊?不可胜书嘛!"你看,这种场景用成语表达是不是既准确又生动?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平时真会用这么文雅的词吗?要我说啊,现在年轻人更爱说"多到爆炸"或者"数不过来"。但话分两头,老祖宗留下的成语就像老陈醋,越品越有味。用对了场合,绝对能让你的表达瞬间提升level。
那怎么判断该不该用这个成语呢?教你个小窍门:当你要描述那种连绵不绝、源源不断的事物时,比如星空、往事、或是双十一的快递包裹,这时候掏出"不可胜书"准没错。不过得注意哈,别跟"不可胜数"搞混了,前者专指文字记录,后者是单纯的数量多。
依我看呐,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可胜书"的现象反而越来越普遍。就说自媒体吧,每天产出的内容比超市货架上的方便面种类还多。但咱们也得学会沙里淘金,不能光顾着记录,得学会抓重点——就像吃火锅要捞肉片,不能光喝汤对吧?
最后提个有意思的现象:古人用竹简写字时觉得"不可胜书",如今电子文档能无限扩容了,可我们反而更注重精简表达。这说明啥?工具在进步,但人类对高效沟通的追求从来没变过。下次写东西卡壳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背后的智慧,或许能打开新思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