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kě shèng jì
成语解释:不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
成语出处:《汉书 公孙弘卜式等传赞》:“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计数等
繁体字形:不可勝紀
英文翻译:innumerabl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胜:[shèng]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胜仗。取胜。2.打败(别人):以少胜多。战胜敌人。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胜于雄辩。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胜景。胜境。引人入胜。5.姓。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胜任。不胜。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胜。[shēng]肽的旧称。
纪:[jì]1.纪律;法度:军纪。政纪。风纪。违法乱纪。2.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3.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今指更长的时间:世纪。中世纪。4.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级,纪以上为代,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跟纪相应的地层系统分类单位叫做系(xì)。[jǐ]姓(近年也有读Jì的)。
说到“不可胜纪”这个成语,大伙儿可能有点陌生,但说白了就是“多得数不过来”的意思。举个栗子啊——你去过敦煌莫高窟吗?那里的壁画数量啊,简直就是不可胜纪!每个洞窟里密密麻麻的画作,别说数清了,光是看一遍都得花上好几年。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为啥古人要画这么多?”哎,说白了就是信仰的力量加上时间的积累,一代代人接力创作,可不就成了现在这规模嘛!
再换个接地气的场景。比如现代人每天刷短视频,平台上更新的内容也是不可胜纪。你随便一划拉,下一秒就蹦出几十条新视频。这时候问题来了:“这么多信息,脑子能装得下吗?”嘿,装不下也得装啊!不过咱也得学会筛选,毕竟“量力而行”才是生存之道。个人觉得啊,信息爆炸时代,有时候“少即是多”,挑对自己有用的看就完事儿了。
突然想到个历史梗。当年司马迁写《史记》,记录的历史事件不可胜纪。老人家走遍大江南北,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记下来了。有人可能嘀咕:“记这么多有啥用?”要我说啊,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就像现在咱们刷手机看新闻,百年后不也成了后人研究的“数字史料”么?所以说啊,别小看每天的碎片信息,保不齐哪天就成宝贝了。
最后扯点实在的。你看那春天公园里的樱花,开起来也是不可胜纪。满树粉白的花瓣随风飘,地上铺得像地毯似的。这时候要是有人问:“花开花落有啥意义?”要我说啊,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就像咱们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虽然细碎的事情不可胜纪,但拼起来不就是完整的人生画卷嘛。再说了,没这些琐碎日常,哪来的烟火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