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成语解释: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繁体字形:百聞不如一見
英文翻译:Seeing is believing.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哎,说到“百闻不如一见”,大伙儿肯定听过这词儿,但真能体会它意思的场景可不多。你比如啊,我去年去张家界旅游前,网上刷了八百条攻略,都说“天门山险得吓人”,结果到了山脚下抬头一看——好家伙!那悬崖跟刀削似的直插云里,吓得我腿肚子直转筋。这时候才明白,别人说一万遍“险峻”,都不如自己瞪眼瞅这一回!
(挠头)那为啥人就这么信亲眼见的呢?说白了,咱们大脑对图像的敏感度比文字高60倍!你想想啊,别人跟你说“故宫红墙金瓦气派”,你脑子里顶多是个平面图;可要是真站太和殿前,那飞檐上的脊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连砖缝里的青苔都透着历史味儿——这冲击力哪是语言能比的?
前两天刷短视频,看见个网红餐厅排长队。评论区吵翻天,有人说“绝对好吃”,有人骂“都是滤镜”。我亲自跑去试吃才发现,他家招牌菜是真用了独家秘方,但分量确实比视频里少一半。你看这事儿闹的,要不是亲口尝过,哪知道真相是“七分实在三分虚”呢?
(拍大腿)要我说啊,现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伙儿反而更信“眼见为实”了。就拿直播带货来说,为啥能火?不就是因为能看着主播现场试用嘛!前两天看个卖拖把的直播间,主持人愣是当着两万人面,把酱油倒在地板上擦得锃亮——这效果可比商品详情页里干巴巴的参数说明带劲多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时候“一见”也不见得就绝对靠谱。记得去年有个元宇宙概念炒得火热,VR眼镜里看着炫酷得不行的虚拟世界,真戴上才发现画质跟马赛克似的。所以啊,咱们既要相信眼睛,也得带着脑子——毕竟眼见未必为实,但百闻确实不如一见来得真切嘛!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职场案例。有个同事天天抱怨新来的主管“事儿多”,结果我跟他合作个项目才发现,人家那是真讲究细节。就像上周交的方案,主管愣是盯着我们把数据核对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事儿要光听别人说,保不齐就当成“吹毛求疵”,可实际跟过项目才知道,这种较真劲儿确实能让成果提升个档次。
未来十年5G+AR技术普及了,说不定“百闻不如一见”还得升级成“百见不如一互动”。你想想啊,以后买房不用跑售楼处,AR眼镜一戴就能在毛坯房里看见精装效果,还能伸手虚拟调整家具摆放——这种沉浸式体验,怕是要把“眼见为实”推向新高度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