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tòng bù yǎng
成语解释: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贬义,形容没触及要害
繁体字形:不痛不癢
英文翻译:neither painful nor itching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痛:1.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伤口很痛。2.悲伤:悲痛。哀痛。3.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痛骂。痛歼。痛饮。痛下决心。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痒:1.皮肤或黏膜受到轻微刺激时引起的想挠的感觉。2.比喻想做某事的愿望强烈,难以抑制:技痒。见人打球,他心里直发痒。
哎,说到“不痛不痒”这个成语,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形容说话做事没重点嘛!”但咱仔细品品,它背后其实藏着挺多门道的。举个例子吧,比如有人开会时提建议:“咱们这个方案可以适当优化细节。”你品,你细品,这句话听着挺专业,但具体改哪儿、怎么改?哎,愣是没说清楚,这不就是典型的“不痛不痒”嘛!
这时候可能有朋友要问了:“那这种表达到底算好还是不好呢?”嘿嘿,这事儿得看场合。就像吃火锅选鸳鸯锅,清汤锅虽然不够劲爆,但它能照顾不吃辣的人啊!比如领导在公开场合指出问题,用“部分环节需要加强”这种说法,既点出了问题,又给执行团队留了面子,你说这是不是职场生存智慧?
再来个生活化的例子。闺蜜试了新裙子问你意见,你回一句:“这颜色挺特别的。”好家伙,这句话的潜台词能绕地球三圈——到底是夸她眼光独特,还是暗讽这配色太扎眼?这种“不痛不痒”的回答,就跟天气预报说“局部地区有雨”似的,听着像说了啥,细想又好像啥也没说。
不过话说回来,我倒是觉得这类表达就像炒菜放的味精,少用提鲜,滥用伤身。好比上次邻居家装修,物业上门就说“施工时间要注意控制”,结果第二天电钻照样早上七点准时开工。您说这种不痛不痒的提醒,跟没说有啥区别?所以啊,关键时候还是得把话说明白喽!
最后给大家划个重点:语言就像调味料,用对了是艺术,用错了成事故。下次遇到需要表态的情况,不妨先琢磨琢磨——咱这话说出去,到底是能推动事情发展,还是就跟棉花糖似的,看着挺大一团,咬下去全是空气?您品,您细品,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