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áng tòng bù rú duǎn tòng
成语解释:长期痛苦还不如短期痛苦。指果断处事
成语出处:梁实秋《腌猪肉》:“他以为长痛不如短痛,离婚是最好的结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长痛不如短痛
英文翻译:A long pain is better than a short one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痛:1.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伤口很痛。2.悲伤:悲痛。哀痛。3.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痛骂。痛歼。痛饮。痛下决心。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短:1.两端之间的距离小(跟“长”相对)。a)指空间:短刀。裤子裁短了。b)指时间:短期。夏季昼长夜短。2.缺少;欠:理短。缺斤短两。别人都来了,就短他一个人了。短你三块钱。3.缺点:取长补短。说长道短。揭短儿。护短。
痛:1.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伤口很痛。2.悲伤:悲痛。哀痛。3.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痛骂。痛歼。痛饮。痛下决心。
哎哟喂,说到“长痛不如短痛”这成语啊,咱先得搞明白它的核心意思——啥事儿拖着不如早解决,对吧?举个栗子,隔壁老王家空调坏了半年,修修补补花了小一万,最后实在受不了直接换新机,一拍大腿:“早该这么干了,真是长痛不如短痛!”你看,这不就是典型的拖得越久越吃亏嘛?
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那啥时候该用这成语合适呢?”嘿,问得好!比如你发现孩子蛀牙,要是怕他哭闹拖着不补,结果拖成根管治疗,这时候就能说:“早知道就该长痛不如短痛嘛!”说白了,这词儿专门用来形容那些需要当机立断的“止损”场景。
不过您可别以为这成语只能用在生活琐事上。我表弟前阵子纠结要不要辞职创业,天天跟我叨叨:“现在工作稳定但没激情,创业可能赔钱但有机会。”我就问他:“你是想忍五年温水煮青蛙,还是咬牙拼三年?”结果这小子第二天就递了辞呈,现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你说这是不是长痛不如短痛的最佳实践?
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也不是万金油。有些需要长期经营的事,比如健身或者学习,可不能随便说“长痛不如短痛”就放弃啊!重点得看这事儿是能一劳永逸解决的,还是需要持续投入的。就像我家养多肉,刚开始总想着一刀切少浇水,结果差点全养死了,后来才明白有些事急不得——这时候反而要反过来想问题。
要我说啊,用这个成语最关键的是分清“阵痛”和“慢性病”。比如处理感情问题,要是俩人天天吵架又舍不得分,倒不如痛痛快快把话说开。这个道理就跟拔智齿似的,你怕疼拖着不拔,最后可能把旁边好牙都带坏了。您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最后给大家划个重点:遇到那些明知道越拖越糟的事,赶紧默念三遍“长痛不如短痛”。这可不是让人盲目冲动,而是提醒咱们要学会算总账。就像吃火锅被辣到,到底是忍着装没事人,还是赶紧喝口冰水缓缓?要我说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别跟自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