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yuē ér tóng
成语解释: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状语;指行动、动作相同
繁体字形:不約而同
英文翻译:do or think the same without prior consulation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约:[yuē]1.提出或商量(须要共同遵守的事):预约。约定。约期。约好五点钟见面。2.邀请:特约。约请。约他来。3.约定的事;共同订立、须要共同遵守的条文:践约。条约。和约。有约在先。4.限制使不越出范围;拘束:约束。制约。5.俭省:节约。俭约。6.简单;简要:由博返约。7.大概:大约。约计。约数。年约十七八。约有五十人。8.约分:5/10可以约成1/2。[yāo]用秤称:约一斤肉。约一约有多重。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哎哟,你瞅瞅这个成语“不约而同”,是不是特有意思?比如说吧,小明和小红明明没商量,结果两人同时穿了同款卫衣来学校,全班同学都乐了:“你俩这默契,简直不约而同啊!”这时候问题来了——这成语到底强调啥?是巧合还是默契?
要我说啊,重点在“没提前沟通却行动一致”。比如上次公司开会,老板刚说要搞团建,大家齐刷刷举手选火锅店,这场景你品品,是不是特贴切?关键就在于那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对吧?
不过有人可能会问:“那这和‘心有灵犀’有啥区别?”嘿,问得好!虽然都有默契的意思,但“不约而同”更强调外在行为同步。就像上周社区垃圾分类,张大妈和李大爷前后脚把矿泉水瓶扔进回收箱,这可比单纯的心理共鸣更有画面感。
依我看呐,这成语简直就是人际关系里的“意外彩蛋”。想想看,当你发现朋友和你神同步点了奶茶加冰三分糖,那种会心一笑的瞬间,是不是比刻意安排的惊喜更动人?这种自然流露的默契,才是生活里的小确幸嘛。
下次要是遇到这种“没商量却达成共识”的情况,不妨甩出这句成语。既能精准表达,又能让对话瞬间生动起来,多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