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óu
  • ér
  • t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móu ér tóng

成语解释: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成语出处: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想法、行动一致

繁体字形:不謀而同

英文翻译:agree without prior without previous consultation

不谋而同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谋:1.主意;计谋;计策:阴谋。足智多谋。2.图谋;谋求:谋生。谋害。为人类谋福利。3.商议:不谋而合。4.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成语评论

说起“不谋而同”这成语啊,大伙儿可能第一反应是“哎呀这不就是大家想到一块儿去了嘛”!比如说,老王和老李在开会时同时掏出手机查天气,结果发现两人都在担心下午会不会下雨。你瞧,这默契程度简直像提前对过暗号似的!

那问题来了,为啥这种“不谋而同”的现象特别容易发生在熟人之间呢?说白了,长期相处的人就像共用了一个脑电波接收器。我邻居张大妈和楼上的刘婶,每次买菜都能撞见,还都买了同款韭菜盒子。用张大妈的话说:“我俩连挑韭菜的眼光都是祖传的!”

不过要说最绝的还得数学生时代的经历。记得有次期末考试前,我们寝室四个男生半夜饿得慌,结果不约而同摸黑翻零食箱——你猜怎么着?四个人手里都攥着红烧牛肉面!这种集体行为艺术,教授看了都得感叹“年轻人连饥饿频率都同步进化了”。

其实仔细想想,现代社会越是强调计划性,“不谋而同”反而显得珍贵。就像上周部门头脑风暴,三个同事同时提出用短视频做产品推广。这种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可比按部就班的方案讨论带劲多了。你说这是偶然吗?我倒觉得是长期积累产生的必然默契。

要说最让我感慨的,还得是去年春节全家包饺子那茬儿。我妈擀皮儿,我爸剁馅儿,我调蘸料,结果三人都往料碗里多加了勺芝麻酱。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血脉相连的调味直觉”吧?有时候这种不经意的默契,比精心准备的团圆饭更有烟火气。

所以啊,与其说“不谋而同”是种巧合,不如说是人际关系中的隐藏彩蛋。下次遇到这种状况,不妨把“怎么这么巧”换成“咱们果然是一路人”,保准能让对方会心一笑。毕竟这年头,能找到同步率爆表的人可比中彩票难得多咯!

不谋而同的造句

  1. 造句 张月明与皇甫英对视一眼,心中想法不谋而同。
  2. 造句 今四王遣使见推,不谋而同,太师观此事势,岂吾独为朝廷所忌无所自容邪!
  3. 造句 此信内容与南宫伤所言不谋而同,亦与自己心中所想相合,当下再无疑心,稍作收拾,望少林便赶。
  4. 造句 光与镇平生大节不谋而同,惟钟律之论往返争议,凡三十余年,终不能以相一。
  5. 造句 蛟龙出巢,猛虎离穴,郭品王常宋扬虎三人不谋而同选择了杀,本来他们追踪梁修临就没什么好打算,谢破之死正好是个火引子。
  6. 造句 今远近之心,不谋而同,此天意也。
  7. 造句 今者顺人将革,先天不违,大誓孟津,陈命景亳,三千列国,八百诸侯,不谋而同辞,不召而自至。
  8. 造句 十余年间,中外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而同辞。
  9. 造句 难不成她就为玩笑似的调戏她,便如此恨我了?苏凌坐在对面,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暗是得意,终于有人和我意见不谋而同了,轻笑道:孟助理,你这个建议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