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yí jù xì
成语解释:连极细小处也不放过。
成语出处:廖仲恺《答胡适井田书》:“可见先生对一个问题不肯苟且的态度,不遗巨细的精神。真是佩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毫无遗漏
繁体字形:不遺巨細
英文翻译:Spare no effort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遗:[yí]1.遗失。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遗。3.遗漏:遗忘。补遗。4.留下:遗迹。遗憾。不遗余力。5.专指死人留下的:遗容。遗嘱。遗著。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遗矢。遗尿。遗精。[wèi]赠与;送给:遗之千金。
巨:1.大;很大:巨款。巨轮。巨幅画像。为数甚巨。2.姓。
细:1.(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2.—3.同):细铅丝。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4.(长条形)两边的距离近:画一条细线。曲折的小河细得像腰带。5.颗粒小:细沙。玉米面磨得很细。6.音量小:嗓音细。7.精细:江西细瓷。这几件玉石雕刻做得真细。8.仔细;详细;周密:细看。精打细算。深耕细作。这人心很细。9.细微;细小:细节。事无巨细。不要管得太细。10.年龄小:细妹。细娃子。11.姓。
“不遗巨细”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做事时无论大事小事都考虑周全,不遗漏任何细节。比如一位项目经理在推进新项目时,既会规划整体流程,也会仔细核对每一份材料清单,甚至提前想到天气对物流的影响——这就是“不遗巨细”的典型表现。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讲究效率,追求‘不遗巨细’会不会浪费时间?”其实不然。比如医生做手术前准备器械,如果漏掉一把止血钳,可能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程序员写代码时忽略一个小数点,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关键细节的遗漏往往引发“蝴蝶效应”,而周全的思考反而能减少后续返工的时间成本。
我曾见过一位民宿老板,她连客房里纸巾盒的摆放角度都要反复调整,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起初让人觉得“没必要”。但正是这种态度,让她的民宿在网络平台上长期保持4.9分的高评价。这让我意识到,“不遗巨细”不是钻牛角尖,而是建立信任的重要方式。
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种态度?不妨试试“三遍法则”:重要的事情检查三次。比如寄快递时确认地址、联系人和保价信息;做汇报前检查数据、逻辑和错别字。这种习惯刚开始可能显得繁琐,但就像系安全带一样,关键时刻能避免大麻烦。
有趣的是,现代科技反而让“不遗巨细”更容易实现。智能清单工具可以自动提醒待办事项,文档协作软件能实时标注修改痕迹。工具辅助不等于依赖工具,就像导航仪再好用,司机仍需保持对路况的观察。这种“人机协作”的模式,让周全思考变得更可持续。
最后要提醒的是,追求细致不等于追求完美。就像画家作画,既要关注笔触细节,也要适时退后看整体构图。找到“关键细节”与“全局把控”的平衡点,才是“不遗巨细”的真正智慧。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做到零失误,而是建立系统化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