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ù xì wú yí
成语解释:大的小的都没有遗漏。
成语出处:冯骥才、李定兴《义和拳》:“然后急不可待地像倒水一般,把所知道的一切,巨细无遗地告诉给刘黑塔他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分句;含贬义
繁体字形:巨細無遺
英文翻译:slip over nothing whether big or small
巨:1.大;很大:巨款。巨轮。巨幅画像。为数甚巨。2.姓。
细:1.(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2.—3.同):细铅丝。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4.(长条形)两边的距离近:画一条细线。曲折的小河细得像腰带。5.颗粒小:细沙。玉米面磨得很细。6.音量小:嗓音细。7.精细:江西细瓷。这几件玉石雕刻做得真细。8.仔细;详细;周密:细看。精打细算。深耕细作。这人心很细。9.细微;细小:细节。事无巨细。不要管得太细。10.年龄小:细妹。细娃子。11.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遗:[yí]1.遗失。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遗。3.遗漏:遗忘。补遗。4.留下:遗迹。遗憾。不遗余力。5.专指死人留下的:遗容。遗嘱。遗著。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遗矢。遗尿。遗精。[wèi]赠与;送给:遗之千金。
“巨细无遗”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描绘的场景其实特别贴近生活。比如有人搬家时,把衣柜里的旧纽扣、抽屉底的电影票根都分类打包,还专门列了张清单记录每箱物品的位置——这就是典型的“巨细无遗”。这种做事方式到底算不算过度较真?其实关键看场景。医生做手术前核对器械清单,工程师检查航天器零件,这时候的“巨细无遗”能救命。
记得去年帮朋友策划求婚仪式吗?我们不仅准备了鲜花和灯光,连备用电池都带了三种型号。当天下着小雨,事先准备的透明雨伞派上了大用场。这时候的“巨细无遗”就像安全网,让重要时刻不会被意外打乱节奏。但反过来说,要是吃个早饭都要精确计算麦片颗粒数,那就真没必要了。
有个有趣的现象:智能手机让现代人更容易“巨细无遗”。健身APP记录每天步数到个位数,记账软件能追踪每笔5毛钱的支出。这种数字化的细致管理是把双刃剑——既帮助养成好习惯,也可能让人陷入数据焦虑。就像我邻居王阿姨,自从用了智能水表,天天盯着APP查用水量,连浇花多用半升水都要念叨半天。
工作中怎么把握这个度?我们团队做项目时有个“20%法则”:用80%精力抓住核心,剩下20%处理细节。上周给客户做的方案演示,主推的三个创新点反复打磨,而PPT动画效果这些次要细节就交给模板处理。结果客户反而夸我们“既有重点又不失专业”,这或许就是“战略性巨细无遗”的魅力。
最后想到个反常识的例子:顶级厨师摆盘时的“不完美主义”。他们在挑选食材时巨细无遗,确保每片三文鱼厚度精确到毫米,但摆盘时会有意留点自然垂落的酱汁痕迹。这种精心设计后的随意感,或许才是“巨细无遗”的最高境界——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比一味追求周全更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