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lù fēng máng
成语解释: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成语出处: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不显示出才智来
繁体字形:不露鋒芒
英文翻译:hide one 's candle under a bushel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露:[lù]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露天。露宿。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荷叶露。果子露。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金银花露。5.显现出来:揭露。脸上露出了笑容。[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锋:1.刀剑等兵器的锐利部分:刀锋。枪锋。2.带头在前列的人:先锋。前锋。3.比喻说话或文章的锋芒:谈锋。笔锋。4.气象学名词。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接触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有时将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芒: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和田野间,叶子条形,秋天茎顶生穗,黄褐色,果实多毛。2.某些禾本科植物(如大麦、小麦)子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3.(Máng)姓。
哎,你听说过“不露锋芒”这词儿吧?说白了,就是说一个人有本事但不显摆。举个例子,隔壁老王天天骑个破自行车上下班,结果公司年会才发现他是技术部扛把子——你说这算不算不露锋芒?
这时候有人可能问了:“为啥要藏着自己的能耐呢?”嘿,这可就说到点子上了!你看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平时不吭声,关键时刻一掌震全场。这不叫怂,这叫留后手。你品,你细品,这种操作是不是比天天嘚瑟更稳妥?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我同事小李开会从来不抢话,但每次方案出问题,他总能掏出个备选计划救场。你说他是不是把“不露锋芒”玩出花了?要我说啊,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有时候收敛点反而能避开明枪暗箭。
不过话说回来,有人觉得装低调会不会埋没才华?这事儿得看情况。你看战国时期的范雎,装疯卖傻躲过杀身之祸,最后不照样当上宰相?关键得学学变色龙的本事——该藏的时候藏,该露的时候露,这才是真本事。
突然想起来个有意思的现象。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成语里,像大智若愚、深藏不露这些,其实都和“不露锋芒”是亲戚。你说这是不是说明,低调做人这事儿早就是刻在文化基因里的生存智慧?反正我觉着吧,在这个人人争当显眼包的时代,偶尔当回“扫地僧”也挺酷的。
最后唠句实在的,锋芒这东西就像辣椒面——撒对了提味,撒多了呛人。咱普通人过日子,不如学学老话说的“半瓶水晃荡,满瓶水不响”,把真本事揣兜里,关键时刻再亮剑,这不比整天打嘴炮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