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lù shēng sè
成语解释:露:显露;声:说话的声音或语气;色:脸上的表情。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
成语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 蓟素秋》:“女知为所绐,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女固黠,不露声色,静以待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不让自己感情流露
繁体字形:不露聲色
英文翻译:not show one 's feelings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露:[lù]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露天。露宿。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荷叶露。果子露。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金银花露。5.显现出来:揭露。脸上露出了笑容。[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哎,你别说,不露声色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的。比如说老张在办公室听说自己升职的消息,愣是面不改色地继续改PPT,直到下班才跟媳妇儿发了条"今晚加菜"的微信。你说他为啥不直接拍桌子庆祝?害,职场老江湖都懂啊,没拿到正式通知前,表情管理可比业务能力更重要。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憋着不累吗?"嘿,这话问到点子上了!其实真正的不露声色可不是硬憋,而是心里有数。就像上周小区王大妈发现自家狗子偷吃邻居种的菜,她愣是笑呵呵地给人送了筐鸡蛋赔礼,转头才给狗子加训了半小时。你品,你细品,这招既保住了邻里和气,又解决了问题。
说起来我倒是觉得,现代人越来越需要这种"表情包管理"能力。前几天刷到个视频,外卖小哥暴雨天摔了餐盒,客户开门时他浑身湿透还笑着道歉。后来才知道他当天本来要去医院陪床,这事儿换我估计早炸毛了。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克制到底是成熟还是无奈?倒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上次同学聚会,小李被问到年终奖时来了句"够买两箱车厘子",后来才知道人家刚全款提了宝马。要我说啊,这种低调就像手机壳——外表看着平平无奇,掀开才发现是防摔款。不过话分两头,有时候过分不露声色反而会让人误会,就像上周我二姨明明重感冒,非说"没事儿",结果全家都被传染了。
老话说得好,会咬人的狗不叫。但咱得搞明白,不露声色可不等于当闷葫芦。你看那些谈判高手,哪个不是一边说着"再考虑考虑",一边在桌子底下给同事发暗号?这种收放自如的分寸感,说白了就是成年人的生存智慧。不过话说回来,在现在这个短视频时代,人人都恨不得把情绪放大十倍,这种老派技能会不会慢慢失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