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g máng bù lù
成语解释: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成语出处: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有城府
繁体字形:鋒芒不露
英文翻译:hide one 's candle under a bushel
锋:1.刀剑等兵器的锐利部分:刀锋。枪锋。2.带头在前列的人:先锋。前锋。3.比喻说话或文章的锋芒:谈锋。笔锋。4.气象学名词。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接触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有时将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芒: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和田野间,叶子条形,秋天茎顶生穗,黄褐色,果实多毛。2.某些禾本科植物(如大麦、小麦)子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3.(Máng)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露:[lù]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露天。露宿。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荷叶露。果子露。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金银花露。5.显现出来:揭露。脸上露出了笑容。[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说到“锋芒不露”,许多人会联想到武侠小说里的高人:明明身怀绝技,却穿着粗布衣裳,混在人群中毫不起眼。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平时默默扫着地,关键时刻却能一掌化解江湖恩怨。这种“藏锋”的智慧,放在现代生活中是否适用?
举个例子,公司里有个同事小王,开会时总是安静地记笔记,很少主动发言。有人觉得他存在感低,甚至私下议论他“没想法”。直到某次项目遇到技术瓶颈,大家争论不休时,他突然用三句话点破问题核心,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他早就通过观察和思考摸清了全局——这不就是“不露锋芒,待机而动”的典型表现吗?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一直收敛锋芒,会不会错失机会?”其实关键在于对时机的判断。就像农民播种,不会在寒冬腊月把种子撒进冻土里。去年我参与过一个创业项目,团队里有个技术大牛前期很少吹嘘自己的经验,但在产品原型测试阶段,他默默优化了代码架构,将系统响应速度提升了40%。这种“该藏时藏,该露时露”的策略,反而让他的价值被团队更深刻地认可。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或许是家庭教育。我见过一位钢琴老师,面对初学的孩子从不炫耀自己的演奏技巧,反而会故意弹错几个音,笑着说:“你看,老师也会失误,我们一起慢慢改。”这种放低姿态的方式,既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为后续的指导留下了空间——锋芒不露的本质,或许正是为了创造更大的成长可能性。
在这个推崇自我展示的时代,有人把“锋芒毕露”等同于竞争力,但观察那些真正持续成功的人,往往更擅长掌握“藏”与“露”的节奏。就像弓箭手拉满弓弦时需要蓄力,释放的瞬间才能精准命中目标。或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真正的实力,是否需要通过时刻外显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