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rén jiē zhī
成语解释:世人:所有人。指很多人都知道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28章:“在中国及其执政党内,干部中大山头不明显,但小山头小圈子则处处存在,世人皆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世人皆知
英文翻译:It's well known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皆:都;都是:比比皆是。尽人皆知。有口皆碑。放之四海而皆准。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成语是中华文化浓缩的智慧结晶,但真要理解透彻并不容易。比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字面意思谁都懂,可生活中还是有人不断在犯类似的错误。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总要做多余的事?其实这背后藏着对"完美主义"的执念,就像给已经完工的蛋糕裱花时非要再撒层糖霜,结果反而破坏了原本的美感。
再来看"塞翁失马"的故事。当老人丢失马匹时,邻居们都来安慰,他却说"这未必是坏事"。现代人遇到工作失误或感情挫折时,是否也能保持这样的豁达?去年我负责的项目因技术故障延期,当时觉得天都塌了,但后来却因此发现了更优化的解决方案。事物总有两面性,这个道理两千年前的老祖宗早就参透了。
有个成语常被误解——"三人成虎"。很多人以为是在强调团结力量大,其实它揭示的是谣言传播的可怕机制。试想公司茶水间里,某位同事无心的一句"听说要裁员",经过三五个人的传递就会变成板上钉钉的消息。这种信息失真现象在社交媒体时代尤其值得警惕,毕竟现在传播谣言早就不需要三个人了,一个转发键足矣。
关于成语的应用有个有趣现象:我们常把"知易行难"挂在嘴边,但很少意识到这个成语本身就在描述这种认知与行为的落差。就像明知道熬夜伤身,可手机屏幕亮起时,手指还是不受控制地往下滑动。这种矛盾恰恰说明,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映照人性的明镜。
有个问题值得思考:为什么某些成语历经千年依然鲜活?或许因为它们触及了人性永恒的主题。当年轻人用"守株待兔"调侃投机者,用"刻舟求剑"吐槽思维僵化,传统文化就这样在新时代语境里焕发生机。下次遇到两难抉择时,不妨想想"鱼与熊掌"的古老智慧,也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