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
成语解释: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繁体字形:司馬炤之心,路人皆知
英文翻译:Sima Zhao's heart is well known
司:1.主持;操作;经营:司机。司炉。各司其事。2.中央部一级机关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比部低,比处高):人事司。外交部礼宾司。3.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昭:1.明显;显著:昭彰。昭著。2.表明;显示:以昭信守。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路:1.道路:陆路。水路。大路。同路。2.路程:八千里路。路遥知马力。3.(路儿)途径;门路:生路。活路儿。4.条理:理路。思路。笔路。5.地区;方面:南路货。外路人。各路英雄。6.路线:三路进军。七路公共汽车。7.种类;等次:这一路人。哪一路病?。头路货。纸有好几路。二三路角色。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路纵队。9.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皆:都;都是:比比皆是。尽人皆知。有口皆碑。放之四海而皆准。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大家可能都听过,但具体怎么用?举个例子:公司里有个同事总在领导面前拼命表现,私下却偷偷抢别人的功劳。这时候有人感叹:“他这心思,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你看,连扫地阿姨都看出他想升职了。
有人问:这成语只能用在职场吗?当然不是!比如某明星突然频繁晒奢侈品,结果第二天官宣了新代言,网友立马吐槽:“这波操作,司马昭之心啊!”连粉丝都猜到他是在为品牌造势了。
再举个历史场景。某国一边喊着和平,另一边往边境屯兵。外交官冷笑:“他们这点算计,早就是司马昭看日历——明摆着了。”这种阳谋式的野心,放在现代照样贴切。
为什么大家爱用这个典故?我琢磨着,可能因为现实里藏着掖着的算计太多,突然碰上个把野心写在脸上的,反而有种黑色幽默。就像看魔术师变戏法,如果连观众都看清机关在哪,演员还一本正经地表演,确实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换个角度看,信息爆炸的时代,想完全藏住心思越来越难。前两天看到直播带货翻车,主播拼命夸产品却被网友扒出黑历史,评论区刷屏“司马昭式营销”。这倒提醒我们:与其费心伪装,不如多点真诚。毕竟现在人人都是朝阳群众,谁还看不透那点小九九?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你发现身边有“司马昭式”人物时,是当面戳穿还是静观其变?我的经验是,看破不说破有时候是智慧,但关键时候点破迷局也是勇气。就像围棋里的厚势与杀招,得看具体棋局怎么下。